时间:2019年4月21日,13:00 – 15:00
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嘉宾:凯·沃格思(戏剧导演,多特蒙得剧院院长,多特蒙德数字现实和戏剧学院创始人),扬·林德尔斯(巴登州卡尔斯鲁厄国家剧院,戏剧构作),王林(北京中间剧场艺术总监),朴智善(制作人)
主持:柯理博士(北京德国文化中心· 歌德学院(中国)院长)
语言:中英,同声传译
免费入场
面对科技发展的趋势,戏剧工作者应在自身职业培训方面进行哪些准备?剧场一定需要追随数字化的各种潮流么?如何将新型技术手段有效地融入戏剧制作之中?戏剧节能够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什么?
在“排演数字时代:21世纪的剧场”系列活动框架下,2019年4月21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邀请德中韩戏剧人参加圆桌会议,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与观众交流他们各自对于21世纪剧场的构想以及愿景。
参与嘉宾:
凯·沃格思自2010年起担任多特蒙得剧院艺术总监,自199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戏剧和歌剧导演,供职剧院包括多特蒙得剧院、汉诺威国家歌剧院、多特蒙德歌剧院、柏林人民剧院、汉堡德意志剧院、法兰克福剧院、德累斯顿国家剧院、达姆施塔特国家剧院、卡塞尔国家剧院和斯图加特剧院。他曾多次获得导演方面的奖项。2017年,他携《边界上行进》应邀参加柏林戏剧节。《向宇宙发出的一些信息》曾获2013年北威州戏剧节“最佳戏剧奖”,此外,记录该剧导演过程的电影还在圣彼得堡和洛杉矶获得电影节奖项。2013年,凯·沃格思因导演《节日》获得德国戏剧奖“浮士德”(DER FAUST)提名。凯·沃格思是多特蒙德戏剧和数字化学院的创始主任。
扬·林德尔斯自2011/2012戏剧季起担任卡尔斯鲁厄国家剧院的戏剧构作。他曾在汉堡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戏剧与媒体、哲学与历史音乐学),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德语文学和比较文学。他曾在学习期间担任北德广播电视台(NDR)儿童节目的作者和主持人。通过协助著名导演的工作他逐渐进入戏剧圈,例如,他曾担任罗伯特·威尔森的私人助理,并作为戏剧构作与威尔森和海纳·穆勒进行了密切合作(著作、戏剧和电影项目)。除了作为自由戏剧构作供职多个德国剧院,他还曾在2003至2013年间担任德国戏剧构作协会的理事会成员。他在汉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以及苏黎世艺术大学承担教学任务。2009年至 2011年,他担任海德堡剧院的戏剧导演和副院长、海德堡戏剧市场的艺术总监。他的戏剧项目《新魔角》(2006/2007)获得德国联邦艺术基金会“主场”(Heimspiel)基金的资助,并荣获“青年耳朵”奖。
王林,中间剧场艺术总监以及科技艺术节策展人。自2018年开始,从“科学技术与戏剧艺术的融合”以及“艺术创作中科学伦理的讨论”这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剧场空间发起对这个议题的讨论。首届艺术节已邀请制作了共6部国内外全新的剧目,并策动多个空间,展开一些列线下讲座、沙龙、戏剧工作坊、影像放映、主题展览等活动。同时担任多部中外合作剧目制作人,包括伊朗导演作品《白兔子,红兔子》,比利时导演作品《毒》,瑞士导演作品《呼吸》等。
朴智善是一位表演艺术领域的创意制作人。她曾长期为各大表演艺术节工作,在此之后,朴智善成为了AsiaNow和制作人团队“DOT” 的联合创办人。她一直致力于实现各种联合制作和驻留项目,并在海外介绍展示韩国当代作品。金智善于2009年至2012年担任PAMS(首尔表演艺术市场)的负责人。作为一名创意制作人,朴智善一直在韩国本土和国际上尝试制作突破流派限制的跨界作品。近期,她策划并运营了“韩国南元声音艺术家驻留项目”(Namwon Sound Artist Residency)。同时她也在运营一个名为“Connected City(互联城市)”的城市项目,该项目关注以下两个问题:艺术如何为城市中的人们建立联系;以及人们如何在愈加复杂和多变的城市中与地域产生关联。自2014年起,她开始致力于开发Asian Producers’ Platform(亚洲制作人平台)以及APP Camp 2014-2018项目。
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