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4月20日,15:30 – 18:30
嘉宾:马丁· 瓦尔德-斯泰博(慕尼黑室内剧院,戏剧构作),金智善(艺术家),李建军(戏剧导演),马可· 多纳鲁马(表演艺术家,导演,作曲家),吴艳丹(编舞家,制作人,表演艺术家)
主持:陈然(戏剧人,剧评人)
语言: 英中(同声传译)
免费入场
这场在系列活动“排演数字时代:21世纪的剧场”框架下举办的研讨会聚焦当前表演艺术对于机器、身体和人工智能及其相互关系这一主题的探讨。讨论第一部分,戏剧人和艺术家将展示他们各自的作品及其对于上述主题的观察和思考。讨论的第二部分将聚焦表演“异体:组态”,该作品主创将向观众介绍他们的创作初衷以及作品产生过程。
嘉宾介绍
马丁· 瓦尔德-斯泰博出生于考夫博伊伦,曾在慕尼黑、腓特烈港和伯克利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他在剑桥大学的硕士研究课题是难民和移民问题及城市研究。他的小剧场经历始于与菲利普·肯恩(《雾海上的西部牛仔》)和二人导演Prodromos Tsinikoris / Anestis Azas(《海拉的慕尼黑》)的合作。他在2017/18戏剧季担任“自由组织”的制作经理。他与海伦娜·艾克特和克里斯托弗·古尔克共同策划了《X共享空间》,与其合作的艺术家还包括克里斯·康得克/克里斯蒂娜·库尔,弗朗兹·瓦纳尔和亨里克·伊格拉西亚。《X共享空间》在慕尼黑的三个区域进行了巡演,探索的是城市和私人生活空间这一主题。在此期间,24位艺术家借助景观和视觉艺术探讨了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其相应的商业模式如何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所居住的空间。瓦尔德-斯泰博的最近一次合作是与斯蒂芬·凯基(《怪异山谷》)和拉比·穆鲁维(《杀死观众》)。自2018/19戏剧季开始,马丁·瓦尔德-斯泰博常任慕尼黑室内剧院的戏剧构作。
金智善,来自韩国的艺术家和导演。“我们能否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我们的体制?”这一问题是金智善作品探讨的核心; 在她的作品《下一幕》的早期版本中,金智善通过从“扶手椅人类学”的视角将在线游戏和旅行体验并置在现实世界中,来追踪我们用于理解世界的感知的变化。 在她创作的进阶版《下一幕》中,她试图寻求逃离出体制以想象我们的世界。其作品《深度呈现》将这一轨迹拓展,将“借用外部资源“确定为我们体制的关键引擎,并将人工智能视为其最终产品。这一我们人类智能的复制品以镜子的方式被呈现出来,以此触发人类思考关于自己以及当前社会最为根本而又紧迫性的问题。
李建军,独立剧场导演,生活工作于北京,2011年创立“新青年剧团”。近年来,他的系列作品因其批判性的文化立场和对剧场媒介的探索而受到关注,他的这些作品主要包括:《飞向天空的人》、 《25.3KM》、《美好的一天》、《狂人日记》、 《大众力学》等。
马可·多纳鲁马 (
Marco Donnarumma)1984年出生于那不勒斯,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导演、作曲家和学者。2000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将当代表演艺术、媒体艺术和计算机合成音乐相互融合,以探究有关于人类身体的深奥议题。多纳鲁马的表演项目借助声音的物理性、技术性工程和运动研究来探索人类的身体,他也因此而广为人知。多纳鲁马的表达风格具有梦幻且毫无妥协的特征,同时也体现着强烈的感官冲突,这基本上植根于他对于仪式、冲击和对抗性的体验。多纳鲁马在音乐厅、剧场、音乐节和博物馆等场所定期举办巡回演出,并已在全世界65个国家展示过他的作品。他的最新作品主要剖析“暴力”——人类如何通过直接行动以及依赖技术发展对于其同类以及周遭环境施加暴力。该作品由法国艺术中心(Centre des Arts)和罗马欧罗巴艺术节委托制作,并将与Margherita Pevere进行合作,即将于2019年10月在罗马首演。多纳鲁马最近的表演艺术和装置作品名为《七组态》(7 Configuration)聚焦于人工智能和身体政治的矛盾关系。该作品获得歌德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的支持,由柏林CTM艺术节和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联合制作,目前正在欧洲和亚洲巡回展出。时至今日,多纳鲁马已斩获多个奖项,其作品《内脏》(Eingeweide)在2018年罗马欧罗巴艺术节上获得数码艺术奖; 2018年在数码浴室双年展上获得表演艺术和媒体奖两大奖项;多纳鲁马的作品《Corpus Nil》于2017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获得声音艺术优秀奖(二等奖);2018年他凭借《Amygdala》获得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颁发的艺术家资助。多纳鲁马拥有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表演艺术、计算机和身体理论研究的博士学位,2016至2018年,他在柏林艺术大学担任研究员,与柏林博伊特应用科学大学神经机器人学研究实验室合作项目。多纳鲁马的著作曾由MIT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Routledge、ACM和斯普林格等多家出版社出版。
吴艳丹(aka: Nunu Kong),独立编舞家,制作人及表演艺术家。2007年Nunu Kong创建了自己的“不乱扭独立制作”项目,作为中国舞蹈界少有的实验性表演交流平台之一,她制作并策划了一系列高质量且别具一格地舞蹈专场发布、工作坊及演讲,并推广本土其它优秀的独立表演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节中的展示交流。Nunu独特的艺术表达特征来自于她多类别的实验性创作,她的作品无论从视觉纬度或是从剧作层面,都微妙地显现出与时空和错觉交织玩耍的诗意性,然而观众总能从中嗅到她幽默而倔强地天然气质。她的最新作品包括《倒置于空中的喇叭》(一些列行为表演),她将自己倒置于不同高度的特定环境并试图把一把小号吹响,以测试她身体的极限和对声音物理的重新评估。Nunu Kong是荷兰Doen基金会于2007年北京草场地青年编舞家创作发展奖金的获得者,2008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艺人才奖金获得者;她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获得美国Gluck艺术及教育奖金,2014年获得ACC(亚洲文化协会)赴美为期6个月的艺术研究基金,她亦是2016年获得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中国驻留艺术家。
陈然,1987年生于福建福州,戏剧导演、表演艺术评论人。2010年至今为多家媒体撰写艺术报道和评论。2014年创办Stage No More艺术小组,导演、策划的作品主要关注新媒介环境下的剧场叙事。作品《当我们聊天时》(2014))入选Time Out北京·2014年度戏剧,《Dee & D-1》(2017)获2017北京青年戏剧节48小时V戏剧最佳创意奖。
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