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 异体:组态

表演“异体:组态” © Underskin

周五,2019年04月19日 -
周六,2019年04月20日

14:00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马可· 多纳鲁马和吴艳丹国际合作项目
由柏林CTM艺术节、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联合制作,并获得歌德学院“国际联合制作基金”以及北京德国文化中心· 歌德学院(中国)的支持
时间:2019年4月19日19时,4月20日14时
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演出:马可· 多纳鲁马,吴艳丹,陈泠伶
免费入场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够生产何种身份?这些技术如何影响我们对人类身体和意识的想象?在系列活动“排演数字时代:21世纪的剧场”框架下,由歌德学院“国际联合制作基金”支持,艺术家马可·多纳鲁马(Marco Donnarumma)和吴艳丹(Nunu Kong)合作构思,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与柏林CTM艺术节联合制作的表演项目“异体:组态”将于2019年4月19日和20日在北京歌德学院798空间展示。该作品使观众直面上述问题。表演将生物传感器和最先进的科技融入至舞蹈和声音之中。
 
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对人类身体和人际关系起到的调控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智能”软件、身体传感器或者机器人技术已不仅仅是科技时代的被动产物,它们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命的生理、心理和文化基础。
 
“异体:组态(ALIA: ZǓ TÀI)”项目名称由拉丁文“alia”(意为“它者”)与中文词汇“组态”构成,后者翻译成德语可表达 “结构”或“形态”之意。三名人类舞者与两名人工智能机器人实现了融合,后者作为前者身体上的假肢,具有自主性意识。人类舞者与机器经由此种交互和冲突开启对自我与它者的新发现。表演者身体上的生物传感器将他们的肌肉活动转化为声音。作品将人以及人工智能人的身体运动与光以及声音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发人深省的表演。
 
“异体:组态(ALIA: ZǓ TÀI)”属于多纳鲁马 《7 Configurations Cycle》 (2014-2019)系列项目之一。该系列主要创作介乎舞蹈剧场、身体艺术、声音艺术和媒体艺术之间的表演和装置作品。
 
马可·多纳鲁马 Marco Donnarumma1984年出生于那不勒斯,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导演、作曲家和学者。2000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将当代表演艺术、媒体艺术和计算机合成音乐相互融合,以探究有关于人类身体的深奥议题。多纳鲁马的表演项目借助声音的物理性、技术性工程和运动研究来探索人类的身体,他也因此而广为人知。多纳鲁马的表达风格具有梦幻且毫无妥协的特征,同时也体现着强烈的感官冲突,这基本上植根于他对于仪式、冲击和对抗性的体验。多纳鲁马在音乐厅、剧场、音乐节和博物馆等场所定期举办巡回演出,并已在全世界65个国家展示过他的作品。他的最新作品主要剖析“暴力”——人类如何通过直接行动以及依赖技术发展对于其同类以及周遭环境施加暴力。该作品由法国艺术中心(Centre des Arts)和罗马欧罗巴艺术节委托制作,并将与Margherita Pevere进行合作,即将于2019年10月在罗马首演。多纳鲁马最近的表演艺术和装置作品名为《七组态》(7 Configuration)聚焦于人工智能和身体政治的矛盾关系。该作品获得歌德学院和柏林艺术大学的支持,由柏林CTM艺术节和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联合制作,目前正在欧洲和亚洲巡回展出。时至今日,多纳鲁马已斩获多个奖项,其作品《内脏》(Eingeweide)在2018年罗马欧罗巴艺术节上获得数码艺术奖; 2018年在数码浴室双年展上获得表演艺术和媒体奖两大奖项;多纳鲁马的作品《Corpus Nil》于2017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获得声音艺术优秀奖(二等奖);2018年他凭借《Amygdala》获得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颁发的艺术家资助。多纳鲁马拥有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表演艺术、计算机和身体理论研究的博士学位,2016至2018年,他在柏林艺术大学担任研究员,与柏林博伊特应用科学大学神经机器人学研究实验室合作项目。多纳鲁马的著作曾由MIT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Routledge、ACM和斯普林格等多家出版社出版。

吴艳丹(aka: Nunu Kong),独立编舞家,制作人及表演艺术家。2007年Nunu Kong创建了自己的“不乱扭独立制作”项目,作为中国舞蹈界少有的实验性表演交流平台之一,她制作并策划了一系列高质量且别具一格地舞蹈专场发布、工作坊及演讲,并推广本土其它优秀的独立表演艺术家在国际艺术节中的展示交流。Nunu独特的艺术表达特征来自于她多类别的实验性创作,她的作品无论从视觉纬度或是从剧作层面,都微妙地显现出与时空和错觉交织玩耍的诗意性,然而观众总能从中嗅到她幽默而倔强地天然气质。她的最新作品包括《倒置于空中的喇叭》(一些列行为表演),她将自己倒置于不同高度的特定环境并试图把一把小号吹响,以测试她身体的极限和对声音物理的重新评估。Nunu Kong是荷兰Doen基金会于2007年北京草场地青年编舞家创作发展奖金的获得者,2008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艺人才奖金获得者;她于2011年和2013年两度获得美国Gluck艺术及教育奖金,2014年获得ACC(亚洲文化协会)赴美为期6个月的艺术研究基金,她亦是2016年获得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中国驻留艺术家。

泠伶(Lingling Chen),戏剧演员,涉猎舞蹈剧场、肢体剧、木偶表演、即兴戏剧、街头表演、浸没式戏剧和镜头前表演。作为戏剧导演,她与醒山民宿合作出品都市心灵剧《下潜》,与纽约大学上海合作导演VR作品《超空间》。她创办了泠ling艺术沙龙,致力于针对职业演员和非职的即兴戏剧的推广和普及,研发系列企业培训戏剧课程,在全球举办多场沙龙和工作坊。她还是国际性非赢利课程Incubator戏剧孵化营联合创办人。

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