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看见的方式:包容性艺术在韩国

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目光没有交集,但是他们的双手不停地在艺术材料之间来回运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彼此交流。这就是在与视觉障碍者一起从事艺术工作时常见的景象。

文:Jeongsoon Oum

我是严正顺(Jeongsoon Oum,音译),艺术家,“另一种看见的方式”项目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主要从事绘画工作。25年来,我一直在为视障人士策划并实施各种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被问及这样的问题:“看见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对超越可见的存在的探索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与“不可见的世界”的邂逅。我试图将"看见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与视觉障碍的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在1996年发起了“另一种看见的方式”项目和一个运营这个项目的机构。

我的工作目标是与缺乏视觉经验的人一起寻找美学问题的答案。我认为这一过程对于改变韩国社会看待和评价视障人士的方式至关重要。从一个远距离观察他们的社会,迈向一个包容的社会,在这里让每个人都能相互启发和分享想法。


感官实验室

项目的第一步是访问一所针对视觉障碍者的学校。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接触这些人,从而融入他们的世界。我申请以志愿者的身份接管所有班级的美术课,但几经周折才获得许可。我这样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三年来,我一直在教视障学生,课堂内外,我们共同相处了很久。这三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如何与有着不同身体条件的人进行艺术合作。
  “大象”合作作品 © Another way of Seeing “大象”合作作品 © Another way of Seeing

大多数人认为视障人士不需要艺术。当我刚开始做这个项目时,学校虽然有艺术理论课,但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艺术作品或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就像非视觉障碍人士的眼睛有个体差异一样,视觉障碍者的视力也在一个广泛的“视觉光谱”(Vision Spectrum)内各不相同。

视觉光谱意味着有视视觉障碍的人“看到的东西不同”,而不是说他们“看不见”。理解这一点是我与视障人士开展艺术交流的基石。虽然一开始我不得不在非常局限的条件下工作,但我能够在美术课上设计不同的项目,并直接付诸实践。当时,美术课就像某种实验室,对五种感官我们都进行了测试。绘画、手工、摄影、制作香水、烹饪以及参观博物馆都是我们集体活动的一部分。

人类的发展过程是以视觉为中心的。此外,西方的世界观是基于理性的,而发明是基于视觉的。图像(视觉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图像在21世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颜色、形状和符号无处不在,同时也是社会参与、教育以及交流的语言。与从小就被这种交流方式边缘化的视障人士一起工作,使我对艺术和图像整体有了更多的疑问:什么是美?图像和感官是以何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是不可见的?

对自我表达的渴望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的项目,包括一个时尚穿搭工作坊。每个人都喜欢通过时尚的衣物来装饰和表达自己。然而,许多视障人士坦言,他们从未为自己挑选过衣服。这项无视觉障碍的人习以为常的活动对视障人士来说却是全新的,需要专门的训练。视障人士的视角意外地赋予了视觉艺术新的意义。
在时尚工作坊中,参与者首先画出他们的自画像和身体。接下来,他们设计图案,制作自己想穿的衣服,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个人风格。工作坊最后会有一场时装秀,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的衣服。每次工作坊还会邀请画家、雕塑家、服装设计师、音乐家和时装调配师进行合作。
  参与者在指导艺术家的帮助下画出自己的身体  © Another way of Seeing 参与者在指导艺术家的帮助下画出自己的身体 © Another way of Seeing

艺术家和参与者之间的合作非常顺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互动,讨论主题,交流想法。每次工作坊都会邀请一家相应主题的公司前来参加。几年来,工作坊得到了韩国知名服装公司三星物产的赞助。工作坊的成果也能为赞助商的服装设计提供灵感,而我的工作在这样的周期性合作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与巨人和自己的相遇

除了时尚工作坊,我还负责其他项目,例如“大象项目”。它深入探讨了“什么是视觉?”的问题。我发起大象项目是为了让视障人士有机会认识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之一——大象。自2009年起,它已经运行了十多年了。一开始,我访问了韩国参与项目的12所视觉障碍者学校。后来,我与泰国清迈的大象自然公园合作,这是一个大象营地。此后我和我的团队从首尔出发,其中包括约30名学生和艺术家。我们在大象营呆了几天,在见到动物后,参与者通过他们眼睛的感知创作绘画和雕塑。通过与大象的接触,我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为我的作品和展览汲取灵感。
  参与者在清迈触摸大象 © Another way of Seeing 参与者在清迈触摸大象 © Another way of Seeing

但为什么是大象呢?在佛经《涅槃经》中,有一则寓言叫做《盲人摸象》。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们一味地相信眼见为实,因而无法把握整体。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直到现在它还在世界各地被作为隐喻使用。如果说这个寓言是佛教的映照,那么“大象计划”可以被看作是对现有偏见——艺术对无视力的人是不必要的——的一种轻松愉悦的艺术抗议。同时,该项目再次追问:看见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项目中与大象的接触不仅仅是与动物的简单接触。通过与这种大型生物的接触,参与者意识到,他们原来也能够面对和表达自己。对于我而言,通过这个项目,我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带入到社会当前的问题中,例如艺术、感官、多元、生态、残障、创新教育以及移民。此外,这种新的认知也让我们的合作变得更为全面。

在每一次项目的计划和实施中,我都会让视障人士紧密融入社会。“大象项目”在无视觉障碍的人群中也非常受欢迎,任何想参与的人都可以加入。视障人士的世界和视觉艺术之间的双向交流让我们得以启发彼此并对今日的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艺术家:严正顺(Jeongsoon Oum,音译),艺术家,“另一种看见的方式”项目的创始人和负责人。
翻译:Jac

关于严正顺“另一种看见的方式”项目的更多信息,详见:www.artblind.or.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