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柏林影展
並非無憂無慮的電影節

安卓・爵森執導的「拉比耶・庫爾納茲 vs. 小布希」
安卓・爵森執導的「拉比耶・庫爾納茲 vs. 小布希」 | 照片(細節):© Andreas Hoefer / Pandora Film

電影節目已經發布了,柏林影展開幕在即。雖然感染人數日益增加,日常生活受限於緊急狀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影展之一仍將以現場進行的方式登場,卻也造成電影工作者與影迷一定程度的不安。

作者: 瑦拉·布魯納

這是柏林影展第二次於疫情大流行的高峰期間舉行 – 迫使瑪莉安特・里森貝克(Mariette Rissenbeek)和卡洛・夏堤安(Carlo Chatrian)再一次面對且力克危機。二零二一年分成兩階段進行 – 二月一場線上從業者會面以及一場其後為觀眾們舉行的夏日柏林影展 – 不在第七十二屆柏林影展雙人管理團隊的考量之內,因為去年幾乎沒有甚麼電影節應該有的氣氛。售出五萬八千張入場券(一百九十四部影片),收益遠遜於疫情大流行之前,柏林影展以其賣出超過三十萬張電影票的佳績,建立起全球觀眾最多的電影節的聲譽。

訂定嚴格的防疫規定 – 但現場進行

取而代之的,是柏林影展現在以「精簡規格」以及精簡過的節目現場舉行。雖然這場電影節有一部分 – 歐洲電影市場 – 移轉至線上進行。但根據李森貝克的說法,僅有面對面進行的影展才能保留「柏林影展的核心價值」。一絲不苟的安全檢查措施,減半的座位,應該足以防範電影放映時觀眾受到感染。沒有人提及一項用來控制觀眾流量的平行混合概念,並且藉著 – 儘管戴口罩、核酸檢測,第二劑、第三劑疫苗注射 – 能夠降低依舊存在的感染風險之措施。很遺憾。這意味著疫情大流行期間無法或者不希望前往柏林的人蒙受損失。
馮斯瓦・歐容執導的「佩特拉的苦淚」
馮斯瓦・歐容執導的「佩特拉的苦淚」 | 照片(細節):© C. Bethuel / FOZ

現在:二月十日,馮斯瓦・歐容(François Ozon,1967年生,法國導演暨編劇)重拍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Maria Fassbinder,1945-1982,德國導演)的「佩特拉的苦淚」(Peter von Kant),連同丹尼斯・門諾切特(Denis Ménochet,1976年生之法國演員)、伊莎貝・艾珍妮(Isabelle Adjani,1955年生,法國演員暨歌手)、漢娜・許古拉(Hanna Schygulla,1943年生,德國演員暨歌手),一起為瘦身後的電影節與競賽揭開序幕。金熊獎得主伊莎貝拉・雨蓓(Isabelle Huppert,1953年生,法國演員,演出「鋼琴教師」等一百部電影)偕同多位國際巨星,德國首都因為他們光臨而熠熠生輝。不過,紅毯上將不會有眾星雲集的熱鬧場面,此外,盛大的歡迎儀式與派對都取消了。原定二月二十日由評審團主席、驚悚片專家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1970年生,印度裔美籍電影導演暨編劇)主持的頒獎典禮,將提前於二月十六日舉行。典禮過後,影片將於其後的四天之中放映給觀眾觀賞。

許多電影主題圍繞著「家庭」及「愛情」

第七十二屆柏林影展共有六千七百五十五部影片參展,其中二百五十六部短片以及長片將於電影院內放映;比二零二零年少了整整五分之一,那一年的電影節尚能在一般的條件下搬上舞台。這一次,來自十七個產出國家的十八部電影爭相角逐主要「競賽」單元的銀熊獎與金熊獎,大部分作品來自歐洲地區。「家庭」與「愛情」是主要的素材,只有兩部影片明確的以疫情大流行為題材,夏堤安於公布影展節目時如此解釋。其中十一位導演的作品此前已在柏林影展上亮過相,八位參加過競賽,而五位曾經贏得金、銀熊獎座。

參加競賽的德國及德語片

當今電影業最偉大的日常詩人安卓・爵森(Andreas Dresen,1963年生,德國導演),曾多次參加柏林影展競賽。他在最新的作品中首度明確的以政治領域為關注焦點。影片「拉比耶・庫爾納茲 vs. 小布希」(暫譯,Rabiye Kurnaz gegen George W. Bush)中,一位土耳其裔的布萊梅家庭主婦為了要讓她的兒子從關塔那摩監獄被釋放出來,一路奮戰到華盛頓的最高法院。
妮可萊特・柯雷畢茲執導的「A E I O U – 愛情的快速字母表」
妮可萊特・柯雷畢茲執導的「A E I O U – 愛情的快速字母表」 | 照片(細節):© Reinhold Vorschneider / Komplizen Film
蘇菲・羅伊斯(Sophie Rois,1961年生,奧地利演員)、烏多・基爾(Udo Kier,1944年生,德國演員)連袂演出的「A E I O U – 愛情的快速字母表」(暫譯,AEIOU – das schnelle Alphabet der Liebe ),是妮可萊特・柯雷畢茲(Nicolette Krebitz,1972年生,德國導演)第四次執導演筒的成果,也是競逐金、銀熊獎座的第二位德國參賽者。這位身兼演員、導演,又是音樂工作者的女士,第一次參加柏林影展競賽,她新近憑著「狂野」(暫譯,Wild),一部敘述一個年輕女子與一匹狼之間令人悵然若失又美麗的愛情故事的電影,頻頻獲獎。

另外,還有來自德語地區的傑出導演推出的三部作品:奧地利的伍爾里希・賽德(Ulrich Seidel)繼二零一三年完成了「天堂:希望」(Paradies:Hoffnung)之後,首度重返競賽。來自瑞士的米夏埃爾・柯赫(Michael Koch)帶來了「一片天空」(暫譯,Drii Winter ),以及二零一二年時以「姐妹」(Winterdieb)創下佳績的烏蘇拉・梅耶(Ursula Meier,1971年生,法/瑞士導演),則推出讓大家期待許久的新片「線」( La Ligne)。

女性參展比例占百分之四十

烏蘇拉・梅耶、妮可萊特・柯雷畢茲是七位參加競賽的女導演中的兩位,法國女導演克萊兒・德妮(Claire Denis)超越了傳統電影敘事手法,推出一個三角戀故事,「愛和決心」(暫譯,Avec amour et acharnement),由茱麗葉・畢諾許、文森・林頓(Vincent Lindon,1959年生,法國演員,2015年獲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獎)、布樂・歐吉爾(Bulle Ogier,1939年生,法國女演員)擔任主角。唯一一部美國作品,是著名編劇菲莉絲・納吉(Phyllis Nagy)初執導演筒的成績,「呼叫簡」(暫譯,Call Jane)。這部伊莉莎白・班克絲(Elizabeth Banks,1974年生,美國演員、監製暨導演)、雪歌妮・薇佛、凱特・瑪拉(Kate Mara,1983年生,美國演員)主演,以墮胎為主題的電影,早就在猶他州元月份舉行的日舞影展上舉行過全球首映了。
娜塔莉亞·羅培茲·加利亞多執導的「寶石長袍」
娜塔莉亞·羅培茲·加利亞多執導的「寶石長袍」 | 照片(細節):© Visit Films
加泰隆尼亞導演卡拉・西蒙(Carla Simón)、印尼電影製片卡蜜拉・安迪尼(Kamila Andini),以及在「寶石長袍」(暫譯,Robe of Gems)中處理當地毒品交易問題的娜塔莉亞·羅培茲·加利亞多(Natalia López Gallardo),使得女性導演的形象與表現更臻圓滿。今年參加柏林影展的女性比例達百分之四十 – 卡洛・夏堤安強調,這是電影工業往亟需努力的兩性機會平等目標邁出的一大步,但絕不是最後一步。

非比尋常的導演風格

亞洲方面,參加的有中國導演李睿珺的「歸塵」,以及南韓影展寵兒,柏林影展競賽項目的常客洪尚秀(Hong Sangsoo)的「小說家的電影」(暫譯,The Novelist's Film)。另外也有一部紀錄片參加競賽,潘禮德(柬埔寨)的「都很好」(暫譯,Everything Will Be Ok)。來自加拿大,拍過「這樣的夏天」(暫譯,Un été comme ça)的德尼・柯特(Denis Côté),以及義大利的保羅・塔維亞尼(Paolo Taviani),在兄長維托里奧過世後首次獨自擔任導演的「雷歐諾爾再見」(暫譯,Leonore Addio)中,有許多出人意表的導演手法。這種現象在非競賽類也不難找到:柏林影展的特別晚會因為伊莎貝拉・雨蓓、在法國導演洛朗・拉里維埃(Laurent Larivière)「關於瓊」(暫譯,À propos de Joan)片中擔綱演出的拉爾斯・艾丁格( Lars Eidinger,1976年生,德國演員)攜手出場而令人翹首以待。同樣的,「遇見」( Encounter)類十五部全球首映片所涉獵的範圍也非常廣泛,其中有一部由獨特的「電影作者」(Autorenfilmer,一種表達方式,用於描述電影導演或編劇反映其藝術個性的電影)貝特朗・波尼洛(Bertrand Bonello,1968年生,法國導演)執導的劇情片「昏迷」(暫譯,Coma),以及類型專家彼得・斯柴克藍(Peter Strickland,1973年生,英國導演)執導的「流動的美食」(暫譯,Flux Gourmet)。
彼得・斯柴克藍執導的「流動的美食」
彼得・斯柴克藍執導的「流動的美食」 | 照片(細節):© Flux Gourmet, Bankside Films, IFC Productions I
二零二二年的影展活動允諾推出一系列魅力十足的不同電影類型 ,從純粹的電影角度來說,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在大銀幕上觀賞影片。日益上升的感染人數致使我們面臨另一種邏輯思維,卡洛・夏堤安先前便已解釋過,之所以決定舉行現場進行的電影節,「作為一個有消失風險的空間之守護者」也是原因之一」 -- 這個空間指的是電影院。柏林影展的粉絲群是否也持相同看法 – 儘管存在著染疫風險仍舊蜂擁至電影院觀看影展電影?我們且拭目以待。有決定權的,就是這個雄心萬丈的電影節也為之而打造的對象: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