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
昔日的幽靈

布蘭登堡門 1961/2015,拼貼
照片(剪影):© pa-picture alliance | © A. Ehrlicher, B. Rehmann

1989年秋天,柏林圍牆倒塌;一年後,兩德統一,結束了德國長達四十年的分裂。從此以後,德國出現變化,柏林成為了國際大都會。適逢圍牆倒塌週年之際,我們就沿著這個首都最重要的地點信步而行,以今日的照片,緬懷昨日的歷史。

作者: 烏拉·布魯諾

布蘭登堡門

布蘭登堡門 1961/2015,拼貼
© pa-picture alliance | © A. Ehrlicher, Bettina Rehmann
柏林最具魅力的一個景點,也是廣受歡迎的拍照地方,就是布蘭登堡門。1961年8月13日,當時的柏林市長威利.布蘭特(Willy Brandt,居中者。他右側是牧師兼社會民主黨政治家海因里希.阿爾貝茲,Heinrich Albertz)正在了解柏林佔領區邊界的一連串行動。前一晚,邊界遭到封鎖,只留下少數幾個關卡。當日一大早,便已開始設立路障。

腓特烈大街上的查理檢查哨

查理檢查哨 1961/2015,拼貼
© pa-picture alliance | © A. Ehrlicher, B. Rehmann
佔領區邊界的查理檢查哨,當時僅供外交人員與外國人進出。1961年10月28日,蘇聯坦克為了因應美軍坦克先前直接進駐東西柏林邊界線,因此在此嚴陣以待。不過,冷戰時期的緊張衝突如今已不復見,腓特烈大街已成為柏林最受歡迎的一條購物大街。

銜接柏林萬湖與波茨坦的格林尼克橋

Glienicker Brücke 1962/2015, Montage
© pa-picture alliance | © A. Ehrlicher, B. Rehmann
格林尼克橋今日是柏林與波茨坦之間的重要交通要道。在過去,它標誌著東德與西柏林之間的界線,長久以來只允許軍隊進出。冷戰期間,曾在格林尼克橋交換過三次高階情報人員,1962年2月10日便是其中一次。當時蘇聯意外釋放遭監禁的美軍飛行員法蘭西斯.蓋瑞.鮑爾斯(Francis Gary Powers),美國則釋放蘇林間諜魯道夫.伊凡諾維奇.阿貝爾(Rudolf Iwanowitsch Abel)做為交換。這張歷史照片攝於人質交換後不久。

腓特烈斯海姆─十字山的上樹橋

十字山的上樹橋 1964/2015
© pa-picture alliance | © A. Ehrlicher, B. Rehmann
這座橫越施普雷河的拱橋,是現在柏林人夜晚熱鬧聚會的場所。而1964年12月19日穿越邊界關卡上樹橋下的西柏林人,同樣也有理由開心,因為他們獲准在聖誕節假期探望住在這座城市東邊的親友。一年前簽署通行協定後,大家才稍有機會暫時穿越這道隔離東西柏林的石牆。

亞歷山大廣場

亞歷山大廣場1976/2015,拼貼
亞歷山大廣場(剪影):© pa-picture alliance | © A. Ehrlicher, B. Rehmann
亞歷山大廣場的變化似乎不大,從以前到現在,廣場上的噴泉都是柏林市中心的熱門碰面地點:可以好好休憩、放鬆心情或者吃點冰淇淋。1976年6月29日,就連在陰影底下也測得31度的高溫,讓東柏林人有了把腳放進噴泉裡涼快一下的理由。

貝瑙爾大街

貝瑙爾大街 1982/2015,拼貼
© ullsteinbild – Jürgen Ritter | © A. Ehrlicher, B.
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大家都在此等候公車進站。這張攝於1982年的東柏林原始照片中,背景清晰可見一道柏林圍牆,牆上噴有海里希.盧莫(Heinrich Lummer)的暱稱「盧米」(Lummi)字樣。盧莫曾在1981至1986年期間擔任西柏林內政委員會參議員。

歷史的中心

柏林米特區 1984/2015,拼貼、剪輯、混編
照片剪輯:Axel Ehrlicher與Bettina Rehmann,CC BY-SA 3.0。歷史照片:德國檔案館,照片183-1984-0831-421(CC BY-SA 3.0 de)。當代照片:K. Krämer
如果是今日,前東德中央總書記埃里希.何內克(Erich Honecker,右側)與妻子瑪格(Margot,右側數來第四位)、花式滑冰奧運金牌得主卡特琳娜.維特(Katarina Witt,右側數來第二位)等人走進的地方將是一處建築工地;然而在東德時期,矗立此地的卻是共和國宮。共和國宮曾是東德人民議會所在地,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1984年8月31日,他們前來人民議會參加運動員舞會。2008年12月,共和國宮因石棉污染問題,完成最後一部分拆除工作。隨後,經過漫長的激辯,決定在馬克思─恩格斯廣場重建柏林的歷史中心,並預計在2023年完成這座柏林城市宮的建設。

特雷普托公園中的蘇聯紀念碑

特雷普托公園中的蘇聯紀念碑 1987/2015,拼貼、剪輯、混編
照片剪輯:Axel Ehrlicher與Bettina Rehmann,CC BY-SA 3.0。歷史照片:德國檔案館,照片183-1987-0727-24,Uhlemann Thomas(CC BY-SA 3.0 de)。當代照片:Axel Ehrlicher,Bettina Rehmann
特雷普托公園的蘇聯紀念碑旁,一方人馬擺著姿勢拍照,另一方列隊前進。這裡不再像東德時期一樣,作為國家慶典和大型聚會的場所。以前的面貌和現在截然不同:1987年7月27日,列寧少年先鋒隊、蘇聯共青團、東德台爾曼先鋒隊、自由德國青年團,共同紀念陣亡的蘇聯士兵與軍官。

波荷木街上的波澤橋

波澤橋 1989/2015,拼貼、剪輯、混編
照片剪輯:Axel Ehrlicher與Bettina Rehmann,CC BY-SA 3.0。歷史照片:德國檔案館,照片183-1989-1118-028(CC BY-SA 3.0)。當代照片:Axel Ehrlicher,Bettina Rehmann
昨日是暱稱「Trabi」的衛星汽車,今日是路面電車:1989年11月10日,來自西柏林威丁區的學生,等候在波荷木街波澤橋上的邊界關卡,夾道歡迎東德來的同胞。前一晚,柏林圍牆這個邊境管制站第一個開放關卡。今日,普倫茨勞貝格與威丁之間的往來交通十分繁忙。

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 1990/2015,拼貼
© pa-picture alliance | © A. Ehrlicher, B. Rehmann
歡呼、旗海飄揚、煙火陣陣,1990年10月3日,德國人民慶祝重新贏來的統一。當時帝國大樓頂端的玻璃穹頂還只是個空想。直到1995年才開始將帝國大廈改建成國會大樓。

 

關於本篇文章

文章中用來剪輯的原始照片,全在柏林重要歷史地點拍攝而成,時間橫跨圍牆初建至兩德統一期間,阿克塞.艾立賀(Axel Ehrlicher)與貝堤娜.雷曼(Bettina Rehmann)從幾乎同樣的角度重現拍攝畫面,拼貼成過去與現在相遇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