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時間—語文專欄
助益良多的言語

插圖:一個人搭配內有驚嘆號的對話框
祖母的生活智慧 | © 歌德學院線上編輯部/插圖:Tobias Schrank

我們的專欄作家赫曼.卡羅不時想起親愛的外婆。對他來說,她體現了語言與生活的協調一致。她的建言經常浮現在他的腦海,尤其在低潮的時候。

作者: 赫曼・卡羅

每當我不知道如何繼續下去,或者對生活充滿恐懼時,我發現自己總會憶起外婆。說得精確一點,是回憶起她生前時時掛在嘴邊的句子,如今我把那些句子當做護身符般珍惜。對某些人來說,那些話聽起來或許無關緊要,卻能給我力量、希望,或者單純只是安慰。

起來行動吧!

好的,我知道:光說有什麼用?我們大家多少都認識「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句常見用語的不同版本──也許是說教意味濃厚的箴言(如無行動,即使詞藻華麗,也沒多大價值),或是勸誡(少說多做!),以及睿智卻感覺有點俗氣的句子(憑著華美的詞藻,認不出真理,反而應該憑著細微的行動)。在我由基督教世界觀塑造的拉丁美洲童年,符合聖經精神的召喚,經常有人說出或者可聽見:「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或許不一定是有意的,但這句話就是引用自〈馬太福音〉中耶穌的教導。
 
所有的句子全都表達同樣的意思:你想說多少就說多少,想申明什麼就申明什麼,但如果光說不練,或者甚至更糟,若是言行不一,行動牴觸所言,那麼說再多也沒用。也就是說:從一個人的「果子」來認出他,而不是透過他的廢話。在我心灰意冷的時候,正是外婆這些話陪伴我、鼓勵了我。為什麼呢?

話語是明燈

因為有些特別的人始終言行合一。一旦他們唯一留給我們的,是他們說過的話,這些話就會變成強大的明燈。我母親的母親,是個不怎麼起眼的單純家庭主婦,生活並不輕鬆,沒上過中學,日子過得簡樸,但是在我眼裡,她卻明白一些重要的道理。而且她怎麼說,就怎麼做。今天,我看到她有些警句環環相扣,相互完善,就覺得很感動。她那些話建構了一個從未完整表達出口的生活觀,而那是我十分看重的生活態度。
 
有時候,我的外婆會說:「人死了,什麼也帶不走。」那是她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累積物質財富沒有多大意義。人不可能把任何東西帶入墳墓的。所以,她過世之後,留給我們的東西大概只裝得進一卡皮箱;但是,在她葬禮那天,來弔唁的親朋好友甚至無法全部擠進教堂。
 
不過,她經常使用一個大膽、甚至有點冒險的建議,來補充上面提到的句子:「如果有人要給你東西,就說好!」這話的意思是:生活在當下,所以要享用送上門的機會,儘管收下,不要猶豫,因為沒人知道機會是否很快又會出現。她自己不僅保有這種好奇心、擁抱生命、樂觀大方,也懂得將之擴及到周遭的人身上。例如我有次在午餐時間帶了朋友去找她,問她能不能讓朋友留下來吃飯,她的回應有點瀆神,但我很喜歡她說的話:「如果地獄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我們,這裡一定也有。」所以我朋友可以留下來吃飯。

享受當下

在我那令人難忘的外婆或保留或受到遺忘的所有話語中,有句話這陣子(其實是無時無刻)不停迴盪在我的腦海:「世間萬物有長有消。」這句話雖然不容易堅定做到,但意思十分明確:麻煩、擔憂與恐懼,不會永遠折磨我們;但是,成功、勝利的喜悅、幸福感也一樣,全都會消逝。但是這句定理從外婆口中說出來,並不會使人氣餒,反而是種持續不斷的加油打氣。而這是她實踐她溫暖獨特的「及時行樂」的來源。

諮詢時間 – 語文專欄

我們將在我們的專欄「諮詢時間」中,每兩星期以語文為主題 – 視語文為文化與社會現象而發表文章。語文如何發展,撰稿者對「他們的」語文抱持著何等態度,語文如何形塑一個社會? -- 各有特色的專欄作家,具有語文專業或者與語文有其他關聯的人,每個人連續推出六篇他們個人看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