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時間—語文專欄
介係詞

插圖:一隻手指著三個圓點
介係詞幫我們定位 | © 歌德學院線上編輯部/插圖:Tobias Schrank

„Aus“, „bei“, „seit“ 或者 „um“ – 這樣的介係詞有助於我們指出事物的方位,它們為我們指點出,時間或空間上的 – 方向。然而,事情看起來不如表面上那麼簡單。

作者: 夏儂・朵杜拉・奧圖

我覺得這些句子妙不可言,我喜歡幫它們加上一個介係詞。
(William Zinsser,美國作家)

 
我們必須談一談介係詞,因為少了它我們真的搞不清楚自己在哪裡,介係詞本身也許不具字義 – 它們可不像動詞那般美妙 --,但卻可以幫我們定出方位。如果您喜歡英文的介係詞,那麼,請您認識一下它們的德國親戚!有些德文介係詞比英文的漂亮兩倍,但在我開始聊介係詞變化之前,得先拐個彎,先去第四格(Akkusativ)和第三格(Dativ)的世界走一趟。真的,我曾經希望寫一篇談德文文法,但不必深入討論德文各種不同格的文章,但是我錯了。

這麼多冠詞

我一開始上德文課時,英文裡的“the“,德文卻有三種不同的變體,而且還和文法上的名詞性別無關(甚麼?!),要適應這種思維實在不太容易。但我居然很快就適應了。那時我確實沒料到,我們那位老師在那堂很特別的文法課上,只對我們透露了一半的事實,因為德文不僅有„der“(陽性)、„die“(陰性)以及„das“(中性),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了,德文另外還準備了„den“, „dem“ 以及„des“的好菜。至於要用這三種中的那一個才對,取決於它在文法上與句子的那一個部分有關。我想,聽到這些的那天我一定哭了。這種文法上的關聯由「格」構成(英文也有格,但德文的格顯然比英文的隱諱多了。)

德文一共有四種格:主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有些人堅稱,第二格逐漸失去重要性,但我竭盡全力抓牢它,因為它是德文中最優雅的格)。由於德文句子的排列容許有更多的變體,所以,正確的使用格再重要也不過。譬如,這個英文句子「狗咬男孩」(„the dog bites the boy“),絕對和「男孩咬狗」(the boy bites the dog“)不一樣。 相反的,德文的這兩個句子:„der Hund beißt den Jungen“、 „den Jungen beißt der Hund“,倒是協調一致。說英語的人學習德文時,經常需要花一點兒時間才能理解德文句子的確切含意,因為焦點並不一定放在特定的冠詞上。因此,以德語為母語的人要根據「格」,才能理解這裡到底是誰咬了誰:狗(主詞)是主格,男孩(賓語)為第四受格。好吧,現在得回頭談我們的介係詞了。

第三受格?第四受格?

有些德文介係詞總是需要使用第三受格,我永遠不會忘記接下來我在我的德文課堂上聽到的這句話:「aus, bei, mit, nach, seit, von, zu, 永遠要用第三受格,我知道它們就是這樣!」。每當我想到,我們在這句話的結尾加上„and gegenüber!“時,都忍不住偷笑。因為,這是唯一使用第三受格,我們卻無法把它排進我們玩笑押韻句的介係詞。除此之外,有五個一定要搭配第四受格使用的介係詞:durch, für, gegen, ohne 以及 um。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認為不必把它學起來,也許是因為我並未認真看待第四受格(如果這個格幾乎一無例外的屬於主格,為什麼還要有個專屬的名稱呢?)總而言之,真正讓人頭疼的,是那些環伺在後,那些猜想既需要使用第四受格,也需要用到第三受格的介係詞。此外,這些介係詞還與是否屬於主詞和一個賓語互動的情形毫無干係。德文用不同的字尾,„-n“ 或 „-m“,便足以表達我們說英語時,大概需要用完全不同的單字才能說清楚的意思。

挑戰

我想舉一個例子,想藉著千變萬化的小字“the“來適應德文的英語母語人士,大概不太看得出來下面這兩個句子有何區別:„Ich springe auf den Stuhl“ (我跳上椅子)„Ich springe auf dem Stuhl“(我在椅子上跳來跳去)。第一個句子中的行動猜想有點兒前所未聞,但是呀,嘿,說不定有一隻老鼠正從房間跑過。但,若是第二句中的行動,你恐怕會被餐廳趕出去喔。這些介係詞變化 (in, an, auf, über, unter, vor, hinter, neben 與 zwischen)對所有初學德文的人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但是,沒有挑戰的人生怎麼算是人生呢?所以,來吧,介係詞,好好的考驗我們哪!
 

諮詢時間 – 語文專欄

我們將在我們的專欄「諮詢時間」中,每兩星期以語文為主題 – 視語文為文化與社會現象而發表文章。語文如何發展,撰稿者對「他們的」語文抱持著何等態度,語文如何形塑一個社會? -- 各有特色的專欄作家,具有語文專業或者與語文有其他關聯的人,每個人連續推出六篇他們個人看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