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影展部落客 2019
吸引力何在?

「愛情的零件」: 碧兒特˙荀英珂(Birte Schnöink)、歐蕾˙拉格蒲煦(Ole Lagerputsch主演
「愛情的零件」: 碧兒特˙荀英珂(Birte Schnöink)、歐蕾˙拉格蒲煦(Ole Lagerputsch主演 | 照片(剪影):©Markus Koob/dffb

新生代的剖析「德國電影中的觀點」,從一部單薄的開幕片說起,但也找得到若干意涵豐富的作品。

作者: 菲力普·布呂勒

一個突然想定下來的浪蕩子,一對關係緊張的蕾絲邊戀人,一個母親是女性主義者的業餘應召女郎 – 其實是所有開幕片都演譯過的觀點,對桃色糾紛而言是十分討喜的特別入口。柏林影展新生代的作品罕見宏大的題旨,初執導演筒的人用他們熟悉的東西做實驗:一團糟或者美滿幸福的關係。他們撰寫幾段俏皮的對話,因此大部分顯得詼諧有趣,笑料不斷,也很愛刻意表現出天真無邪。但是,觀眾們熟悉的魅力究竟到哪兒去了?《簡單的愛》(Easy Love) 中有幾場有趣的戲,初試啼聲的塔馬·仰達理(Tamer Jandali),Y世代的七個範例圍著他打轉,當然正在尋覓愛情。但這些不僅都顯得極度放不開,還因風格不一而令人煩躁。

從混合影片到「有憑有據的形式」

新的現象叫做「有憑有據的形式」,今年大家如此稱呼它,表示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這是指紀錄片和娛樂片的一種混合,但與近幾年興起的混合電影並無太多雷同之處,遊走於真實與虛構,即興和藝術之間,這些層面不再有明顯區別 – 在社群媒體以及頻頻自拍的年代,可想而知必須真實可靠才行,但不致超越一場渾沌的實境秀。席蒙娜·柯斯托瓦(Simona Kostova)的《三十》(Dreißig)以及湯瑪斯--莫里茲·何爾姆(Thomas Moritz Helm)的《今天與明天》(Heute und morgen),是另外兩部以類似手法拍出來的電影。我並不特別想看。

過境人生

與此相反,米麗安·畢里瑟(Miriam Bliese)談分手的悲喜劇,《愛情的零件》(Die Einzelteile der Liebe),才是真正的匠心獨具:一個關係的整體場景,從第一次調情到苦澀的結局,在柏林漢莎區(Hansaviertel)的一個住宅區前一一搬演。在這個奇特的年度,也許一部題目沉重的紀錄片會成為大家的最愛:《在埃文監獄誕生》(Born in Evin)裡,女演員瑪兒央·薩蕾(Maryam Zaree)踏上她想找出自己在一間伊朗的監獄中出生始末的痛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