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
寒冷北国的火热比拼
“未来人工翻译软件的发展,是否能代替人们学习外语?”围绕这一辩题,本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的决赛辩手们展开了辩论。在第十届辩论大赛上,来自全国48个德语院系的大学生们围绕不同的辩题与队友并肩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比赛。大赛承办方是位于长春的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在今年迎来了十周年。这一由歌德学院(中国)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在2007年共同发起的比赛,如今已成为全国德语专业学期日程中的固定项目。在中德教育合作领域,这一比赛可谓成果斐然。“双方这种良性、真诚、相互信任并且十分高效的合作是中德合作的典范。”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主任委员贾文键教授如是说。
在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德国驻华大使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共同参与下,中国教育教育界人士齐聚比赛现场。
“这一辩论赛给中国德语专业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加强了语言艺术——雄辩术的地位。”歌德学院语言部主任德史凯(Rafael D. Deschka)说。
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在新落成的图书馆大活动厅迎接了所有参赛者的到来。在10月28日和29日的两天周末时间中,来自全国48所高校的96名大学生及其陪同教师齐聚校园。在半决赛之前的比赛中,选手们围绕着已事先熟悉过的辩题展开辩论,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德语技能,同时向大家展现了他们通过紧张备战所掌握的丰富知识。即便是在半决赛和决赛不可提前知悉辩题的情况下,选手们的辩论也有理有据。所有选手为大家呈现的生动辩论持续到了比赛的最终高潮。
“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参赛的夏若婷说。
由中国和德国专家组成的独立评委组不仅对学生们的德语水平进行了评分,评分标准还包括谈话方式、知识水平、团队配合、表情仪态、发音、语调、说服力和表达能力等。
在最后的决赛中,由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陈裕鑫、钟思睿对阵来自天津南开大学的刘雨濛、李悦萌。在激烈的辩论后,南开大学代表队夺得了此次辩论赛的冠军,并获得前往德国歌德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语言班学习的机会。获得亚军的广州选手也将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前往德国进行暑期班学习。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辽宁大学的选手分别获得了最佳语音奖、最强说服力奖和最佳辩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