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论坛 “艺术/历史的侧面”

通古斯,王拓,单频 4K 影像 (彩色,有声), 66'00",2021
通古斯,© 王拓,单频 4K 影像 (彩色,有声), 66'00",2021

论坛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时间:2024年9月1日,14:00 – 16:00
主办/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嘉宾:大阪紘一郎&王拓,凯琳·迪茨格&魏然
主持:苏伟,由宓
语言:中英,交传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免费入场

如何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交织中探讨艺术的角色?当不再以西方为中心时,非西方国家如何相互理解与沟通?是否存在一种能够觉醒并挑战霸权的艺术史叙事力量?

2024年9月1日,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将举办“艺术/历史的侧面”论坛。论坛将回顾冷战历史,探讨亚洲与拉丁美洲各区域间的联系。研究者、策展人大阪幸一郎(Koichiro Osaka)将与艺术家王拓展开对话,通过分析文化政策和艺术实践,审视东亚国家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随后,研究者、策展人凯琳·迪茨格(Katleen Ditzig)与研究者魏然将聚焦东南亚、拉丁美洲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历史考察揭示文化生产者的非传统立场。论坛由策展人苏伟和由宓策划并主持。

本次论坛是研究项目“海岬上的瞭望:20世纪50-80年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艺术交流”的一部分。该项目由独立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苏伟与德国卡塞尔大学、文献展学院教授由宓共同发起,在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的支持和主导下,与加尔各答、河内、雅加达/万隆、京都、马尼拉、孟买、首尔等地的歌德学院合作展开。卡塞尔大学文献展研究所作为支持机构,参与了项目研讨会的组织工作,并负责最终出版物的编辑。

“海岬上的瞭望”项目从1955年“万隆会议”出发,这一会议被视为欧洲殖民时期的一个重要终点和西方之外跨区域联合的开始。项目旨在探讨“万隆会议”无法完全覆盖的艺术史新线索,考察艺术创作与文化政策和文化机制之间的关系,最终关注的是冷战时期不同地区在跨区域交流中如何在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中实现差异化。本项目与来自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艺术研究者和学者合作,委任并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目标是促进亚洲内部以及德国与亚洲之间的多边文化合作。

项目的首站已于2024年5月16日至20日在印尼万隆成功举办,得到了当地歌德学院的大力支持。第二站将于9月1日在北京举行公开论坛,歌德学院(中国)还将与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TIAS)合作,于8月30日、31日举办工作坊“海岬上的瞭望:20世纪50-80年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艺术交流”。来自北京、河内、日惹、京都、新加坡、卡塞尔等地的研究者将分享各自区域的研究成果。本地参与者将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的艺术研究重新置于“亚洲”及其历史背景中,反思当前本土环境逐渐失去全球联系、走向孤立的困境。北京站之后,项目将继续前往河内和孟买,最终于2025年在德国卡塞尔圆满收官。


嘉宾介绍

凯琳·迪茨格(Kathleen Ditzig)是新加坡艺术史学家和策展人。她以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为视角,撰写了大量有关全球文化、金融和地缘政治历史的文章。她于 2023 年获得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 "文化冷战中的东南亚展览:地区艺术展览的地缘政治(20世纪40-80年代)"。2015 年,她获得了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的硕士学位。作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策展人,她从东南亚的视角研究科技艺术史,并开展与先进技术相关的艺术项目。

大阪紘一郎(Koichiro Osaka)是策展人、写作者,京都艺术大学的兼职助理教授。他也是 ASAKUSA 和 0-eA 策展研究学会的创始总监。他最近的项目包括发表在e-flux上的 "新自由主义机器中的帝国幽灵(臆想中情局)"(纽约,2019年)和Para Site国际艺术驻地项目 "诅咒咒语:如何杀死工厂主"(香港,2019年)。

苏伟是生活在北京的独立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他曾是北京中间美术馆高级策展人(2017-2020)以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2021-2024)。其近几年的工作聚焦于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再叙述,探索其全球语境中的合法性和断裂性的根源。他在国内外的多家艺术期刊发表文章。他策划过的展览包括:第十二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2012年)、“没有先例:1986年至今的香港录像和多媒体艺术实践”(香港录映太奇,2016年)、“动情:1949后变局中的情感与艺术观念”(北京中间美术馆,2019年)等。他最近发起了“长生涯”这一长期研究项目,从同代人的视角重新挖掘中国“1949后”创作个案。

王拓的创作横跨影像、行为与绘画等媒介,在其中史实、文化档案、小说及神话相互交织,形成虚构叙事。王拓的作品是对中国与东亚现代史的有力检验。王拓近年在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举办展览,曾为纽约皇后美术馆2015至2017年度驻馆艺术家,2018年获授“三影堂摄影奖”,同年获北京国际短片联展“杰出艺术探索奖”和“玲珑塔短片奖”,2019年获授“青年当代艺术乌镇奖”,2020年获授“OCAT x卡蒂斯特青年媒体艺术家奖”。2023年,王拓获授“希克奖”。2024年,王拓获授“K21全球艺术奖”。

魏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语文学研究分会秘书长,译有《文艺复兴的隐暗面》(瓦尔特·米尼奥罗著)、《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加西亚·马尔克斯著)等。魏然曾于2016年担任阿根廷拉丁美洲社会科学委员会(CLACSO)的访问学者,并于2010-2011年在杜克大学进行研究。他2023至2024年度在哈佛燕京学社的访问学者,在那里他开展一个项目,研究西班牙殖民与美国占领时期的西班牙-菲律宾文学。

由宓是卡塞尔大学/卡塞尔文献展学院的艺术与经济学教授。在加入卡塞尔大学之前,她是科隆媒体艺术学院艺术与媒体研究系的助理研究员(2014-2021 年)。她的学术兴趣是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表演哲学以及欧亚大陆的历史、政治理论和哲学。 她曾魏韩国光州亚洲文化中心、蒙古乌兰巴托国际媒体艺术节(2016 年)、符拉迪沃斯托克 Zarya CCA(2018 年)策划展览和项目。她最近的展览主要关注社会化技术和 "可操作的推测",如科隆世界艺术学院的 "Sci-(no)-Fi"(2019 年)和新加坡艺术博物馆的 "Lonely Vectors"(2022 年)。她是第 13 届上海双年展(2020-2021 年)的策展人之一。

详情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语言: 中英,交传
消费: 免费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