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同性戀運動者暨電影製作人Rosa von Praunheim曾經點出:「扭曲的不是同性戀者,而是同性戀者所處的生活環境。」(Nicht der Homosexuelle ist pervers, sondern die Situation, in der er lebt.)這也就是那個電影集體創作的作品名稱,自1971年起,這部作品斷斷續續地將西德社會從納粹刑法第175條[1]的黑暗山谷中解放至今日我們所身處的境地;那裡也是各地的酷兒與友善酷兒的觀眾所嚮往的地方。這個例子典範性地說明了電影所能具有的力量與作用。眼下這份電影清單,不僅嘗試去反映這條激勵人心的成功路徑,更嘗試去提供堪為模範的電影。
當然,我們的研究也應該擴展到瑞士和奧地利的酷兒電影。作爲入門電影的有 Daniel Schmid 的電影、Marcel Gisler 的〈F.是個壞蛋〉(F. est un salaud,1998, 瑞士)或是 Stefan Haupt 的〈圈子〉(Der Kreis,2014,瑞士)。來自奧地利的有Hans Fädler 的〈維也納氣泡酒〉(Wiener Brut, 1984)、Händl Klaus的雄貓(Kater, 2016 )或 Patric Chiha 的紀錄片〈夜裡的兄弟〉(Brüder der Nacht,2016),以及算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女同性戀故事之一的最新電影:〈腳下的土地〉 (Der Boden unter den Füßen,2019),導演為Marie Kreutzer。
此外,受德國啟發的國際電影也是值得研究的主題。例如 Luchino Visconti 或 François Ozon 所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