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捷徑:

直接前往內容(Alt 1) 直接前往總目錄(Alt 2)
Neues Bauhaus in DessauFoto (Zuschnitt): Lelikron, Dessau Bauhaus neu, CC BY-SA 3.0

以設計創新思考

1919 年建築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創立了包浩斯 - 並以此在建築及設計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這間設計學校今日有哪些影響呢?歌德學院將為即將到來的包浩斯一百週年回答幾個重要的問題。


包浩斯及其歷史


知識短篇:關於包浩斯六件事

  • 「建築是所有圖紙作業的終點!」 插圖:© Tobias Schrank
    「建築是所有圖紙作業的終點!」

    建築、建築、再建築:作為包浩斯創辦人和首位院長,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對於他所籌辦的機構有非常明確的想法。在1919年的包浩斯宣文裡他載道:「讓我們共同為將來創造新的建築,無論是建築、雕塑和繪畫,將全部合為一體。」透過跨專業領域的概念,把藝術美學和建築工藝合而為一,將其致力應用在---建築上。
  • 「大眾需求取代奢侈取向」 插圖:© Tobias Schrank
    「大眾需求取代奢侈取向」

    開放建造無產階級的建築!來自瑞士的建築師漢斯·邁耶(Hannes Meyer)繼任格羅皮烏斯之職後繼續領導包浩斯,但是對於前任的工作秉持批判態度;他認為格羅皮烏斯時期只有「教派和美學」,為將學院重新整頓,他提出新的方針:「我的教學基本方向完全著重於功能性、集體性、以及結構性質。」換句話說,所有物體皆應是成本低廉的量產品,為每個人所能負擔為主。
  • 「形式遵循功能」 插圖:© Tobias Schrank
    「形式遵循功能」

    無裝飾品、無繁文末節、無多於累贅:實施要則「形式遵循功能」雖然並未出自包浩斯思想家們,也儘管日後一再地歸功於他們,但那裡的確是在德國第一次被完整應用之地。這項準則雖被廣泛地結論為包浩斯設計的核心本質,但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以他的名言「必要性催生出形式」點出兩者間之相異處。
  • 「有毛線處必有一位女性,她織著,只為消磨時光」 插圖:© Tobias Schrank
    「有毛線處必有一位女性,她織著,只為消磨時光」

    儘管包浩斯在當時可謂走在潮流前端,但格羅皮烏斯很清楚,他一點都不想重視自己在成立時假設的絕對性別平等,也不想考慮女性學員。女權運動推展在包浩斯大師顧問團會議上到底多成功,最終在提出「無須進行非必要性實驗」的建議後明朗化。婦女應盡快被送至織布工廠,並且該被排拒於建築課程外。
  • 「每件事物皆有其本質」 插圖:© Tobias Schrank
    「每件事物皆有其本質」

    ...格羅皮烏斯在1925年即有此明確認知。在遙遠的當時,但非常肯定。「要使它正確運作,首先必須去探究它的本質,因為它應該百分百地完成使命,也就是說實在地發揮其功能,持久、便宜和『美麗』。」探索事物的本質--讓學生自己想像成並沉浸在那個事物裡,瘋狂得用許多堂課來解釋。
  • 「醜斃了」 插圖:© Tobias Schrank
    「醜斃了」

    這稱作建築?引發批評聲浪的是1923年「包浩斯展覽」中一件為了表示證明而展示的高冷功能性建築物,白色的鋼筋水泥建築物裡帶著新式的住宅單位,小孩房的牆壁可供塗鴨,傢具因節省空間而緊緊相依的被靠攏置放。「北極觀測站」、「手術室」、建築結構根本是「建築界的玩笑」、整體印象「像清教徒一樣,醜斃了」等等皆為當時的批評嚴詞。

文字:納蒂恩‧貝格豪森(Nadine Berghausen),插圖:Tobias Schrank


bauhaus imaginista © bauhaus imaginista

bauhaus imaginista

包浩斯希望重新定義教育、藝術及社會之間的關係。1919年格羅皮烏斯的包浩斯宣言可重新找到這樣的方法,並且與20世紀日本及俄羅斯的其他運動一起共享運用。這樣的國際關連性是 bauhaus imaginista 展覽及活動節目的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