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國家圖書館
「我在這裡變成狂野讀者」

一種生活方式,一座迷宮:哈拉爾德.S. (Harald S.)在柏林國家圖書館裡
一種生活方式,一座迷宮:哈拉爾德.S. (Harald S.)在柏林國家圖書館裡 | 照片(剪影):© Susanne Gupta

哈拉爾德.S.大學念的是人文科學,在一九九五年不經意地闖進了位於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的柏林國家圖書館(Berliner Staatsbibliothek)——一條後果深遠的迷途。從那時候起,他喜歡在那裡探索物外之處,發掘無用之物。

我在八零年代第一次晃進來。跟現在比起來,那時候圖書館裡的人沒有那麼多,只有在考試時期才有很多學生進來念書。當時我開始寫博士論文,圖書館是一個訓練紀律的好地方。進來很容易:沒有旋轉門,不用檢查證件,也不用繳費,就可以使用閱覽室和僅限內閱的圖書館。直到幾年過後,我才辦了借書證。九零年代初期,柏林圍牆開放後,早上就有一群人在圖書館門口排隊,工作位置很搶手。現在的情況又比較放鬆了。

位於波茨坦街三十三號的柏林國家圖書館入口。 位於波茨坦街三十三號的柏林國家圖書館入口。 | 照片(剪影):© Susanne Gupta 一個星期我來這裡三、四天,除了按照本身的節奏行動之外,沒有預設目標:從書架上找書,找到讀書位置。因為我偏好紙筆,所以喜歡坐在沒有筆電的小區域。圍繞在我身旁的人,大部分是法學家和他們的法律條文。接著我把手稿拿出來,放下書。要收電子郵件或是閱讀報紙的時候才去電腦。就這樣慢慢下去,一直到我開始動筆。

一個安靜的地方:哈拉爾德.S.的工作位置。 一個安靜的地方:哈拉爾德.S.的工作位置。 | 照片(剪影):© Susanne Gupta 對我這種愛去圖書館的人而言,這裡不是一個完成具體任務的地方,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座迷宮。就算過了三十二年,我還是走不出去。圖書館是充滿書籍和著作的檔案室,在裡面我可以隨波逐流,或是走上無法預測的道路。這就是它迷人的地方。我也曾經因為註腳或是參閱記號一波三折地借了一本書。比起此地的歷史意義,想像與夢想更加重要。 

社會學的參考圖書。 社會學的參考圖書。 | 照片(剪影):© Susanne Gupta 中國學者的畫作是我的愛好之一,我在現場找到了它們,也閱讀相關領域的著作。博學—聽起來崇高激情的詞。它對我而言並非目的本身,而是要被不同問題啟發,餵養好奇心。
 
我並不是個居家的人,對公寓也沒有太大興趣。我自己的家只有放書的地方和一張床。我的理想狀態是住在旅館,但這不可能。家中有我需要的文獻,儘管就像所有圖書館一樣,還是會有遺漏之處,但我不擔心沒有辦法從百萬卷書中選擇所需。

寬敞空間:國家圖書館畫廊 寬敞空間:國家圖書館畫廊 | 照片(剪影):© Susanne Gupta 數位化在今日並非讓我們在圖書館裡做抉擇:我偏好印刷書籍,但也會使用電子媒體。或許也是年齡來決定,誰在電腦螢幕上閱讀柏拉圖的理想國或是黑格爾的現象學。
 
我看書不一定先從前面開始,也會在後面先看備註和參考文獻。我喜歡觸感,對印刷使用的字體也感興趣。電腦螢幕對我來說太過光滑,沒有能夠推動思考的阻力、粗糙和紋路。

地下室能看到文化論壇(Kulturforum)的窗戶,背景是柏林愛樂樂團 (Berliner Philharmonie) 地下室能看到文化論壇(Kulturforum)的窗戶,背景是柏林愛樂樂團 (Berliner Philharmonie) | 照片(剪影):© Susanne Gupta

 

哈拉爾德.S.(一九五九年出生)從鄉下逃亡到「圍牆之城」,為了在柏林自由大學就讀不同的人文學科。他是出版人,也在不同大學授課。   
隸屬於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的柏林國家圖書館,是德國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主要庫藏包含大約一千一百萬叢書、眾多特殊收藏、遺產和手稿。它有兩個地點:柏林米特區(Berlin-Mitte)的菩提樹大道旁和柏林蒂爾公園(Berlin-Tiergarten)波茨坦街的文化論壇旁。後者是根據建築師漢斯.沙倫(Hans Scharoun)的設計,一九七八年落成的一座新建築。 

 

向我們投稿!

你最愛的圖書館是哪一間?在你的圖書館中你對什麼感興趣?你有特別的圖書館經驗嗎?我們徵求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