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代戲劇
八大代表性導演

Luk Perceval ; Foto: Reinhard Winkler 路克‧帕西弗(Luk Perceval;1957年生)

這位來自佛蘭德斯的導演兼演員,在二○○九年時,以《戰役》(Schlachten!)這部串聯莎翁國王劇的馬拉松大戲一戰成名。這部長達十二小時的巨作也讓他獲得了許多戲劇獎的肯定。身為漢堡塔利亞劇院(Thalia Theater)的首席導演,帕西弗不僅執導經典劇目,有時也會將自己所改編的小說搬上舞台,並且經常會以許多爭議問題的社會面向作為演出的素材。儘管有豐富的舞台佈景,帕西弗卻總是聚焦於主角的人性。他目前活躍於國際戲劇界,曾獲頒無數獎項。

Stephan Kimmig ; Foto: Kammerspiele München 史蒂芬‧基米(Stephan Kimmig;1959年生)

史蒂芬‧基米總是堅持以自己的風格將古典或當代的劇目搬上舞台。也因此,他經常受邀參加柏林戲劇匯演(Berliner Theatertreffen)。例如在二○○八年時,他就曾帶著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的經典名作《瑪麗亞‧斯圖亞特》(Maria Stuart)前往柏林赴會。他曾在漢堡的塔利亞劇院執導過這齣戲,並且不只一次地在經典劇作中尋找其與現代的關聯性。伊莉莎白女王時期的王宮就彷彿今日的一間單戶住宅,在那當中,每個人都在窺探著彼此。基米格目前為柏林德意志劇院(Deutsches Theater)的駐場導演,除此之外,他還活躍於德國各大劇院。

René Pollesch ; Foto: Kammerspiele München 瑞內‧波列許(René Pollesch;1962年生)

波列許是十分特殊的後現代「論述劇」(Diskurstheater)的導演兼編劇。他的主題遍及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都市計劃、甚或傀儡演員對自我的懷疑。也因此,波內許發展出了一種節奏明快、充滿攻擊性的滑稽諷刺劇。在這當中,打鬧與哲學沉思、街談巷議與電視劇、電影台詞與經濟理論等,全都被共冶一爐。波列許目前活躍於各大劇院,至於他的劇本,則總是在與各劇院的演員們排演的過程中誕生。

Karin Beier ; Foto: Klaus Levebvre 卡琳‧拜爾(Karin Beier;1965年生)

卡琳‧拜爾的成名作,是於一九九五年所執導的莎翁名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這齣在杜塞爾道夫劇院(Düsseldorfer Schauspielhaus)重新搬上舞台的經典劇目是部「多語」作品,當時共有來自九個國家的演員一起攜手在舞台上演出。除了這部作品曾受邀前往柏林戲劇匯演演出外,二○一○年時,卡琳‧拜爾再度帶著改編自電影的劇作《骯髒、醜陋與邪惡》(Die Schmutzigen, die Hässlichen und die Gemeinen;原電影編劇為伊托‧斯科拉〔Ettore Scola〕與魯格羅‧馬卡利〔Ruggero Maccari〕)前進柏林。卡琳‧拜爾目前執掌德國最大的話劇舞台-漢堡劇院。

Michael Thalheimer ; © / Foto: Arno Declair 米歇爾‧塔爾海默(Michael Thalheimer;1965年生)

在二○○○年時,米歇爾‧塔爾海默將匈牙利劇作家費倫克‧莫納(Ferenc Molnár;其後歸化為美國籍)的經典名作《利力姆》(Liliom)搬上舞台,從而一舉成名。塔爾海默將他的作品投注在,透過舞台設計師歐拉夫‧阿特曼(Olaf Altmann)的空間設計所製造出的簡化與強烈的形式佈置上。專注於劇作的本質、簡化對白、精準地將整場戲置入某一幕裡,這些都是他的形式語言。塔爾海默所執導過的作品遍及上古的經典文學以及當代的最新劇作。二○一三年,塔爾海默曾以歐里庇德斯(Euripides)的經典名劇《美狄亞》(Medea)受邀前往柏林戲劇匯演演出。

Thomas Ostermeier ; Foto: Paolo Pellegrin 湯瑪斯‧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1968年生)

在完成導演的學業後,歐斯特麥耶於一九九六年接掌了柏林德意志劇院旁的破舊建築,並且創辦了國際新劇藝術節(Festival für Internationale Neue Dramatik;簡稱:F.I.N.D.),從而一舉成名。他剛開始的作品全都是新的英語劇目。在擔任柏林雷寧廣場劇院(Schaubühne)的導演暨藝術指導後,則越來越常執導諸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Hamlet)或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的《人民公敵》(En folkefiende)這類經典名作。在過去幾年當中,他所執導的作品多半都是和某些藝術節進行合作。

Nicolas Stemann ; Foto: Armin Smailovic 尼可拉斯‧史泰曼(Nicolas Stemann;1968年生)

在二○○二年時,史泰曼憑藉於漢諾威國家劇院(Staatsschauspiel Hannover)演出的《哈姆雷特》一劇受邀參加柏林戲劇匯演,從此開始嶄露頭角。拆解諸如席勒的《強盜》(Die Räuber)這類經典劇目、以合唱團的方式表現個別人物、親自站上舞台、拼貼具有高度音樂性的經典彙編,這些都是史泰曼的註冊商標。目前史泰曼是戲劇女王艾兒佛雷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所倚重的導演。他曾以宛如行為藝術式的誦讀,將耶利內克探討金融風暴的劇作《商人的合約》(Die Kontrakte des Kaufmanns)搬上舞台。

Friederike Heller ; Foto: Staatstheater Stuttgart 菲德莉克‧海勒(Friederike Heller;1974年生)

在完成導演的學業後不久,菲德莉克‧海勒便以執導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的《地下藍調》(Untertagblues)一劇,獲選為年度新秀導演。除了固定在柏林的雷寧廣場劇院工作外,她還活躍於各大德語劇院。海勒擅於將改編小說搬上舞台,從她所執導的屠格涅夫(Iwan Turgenjew)的《父與子》(Väter und Söhne)便可看出她不凡的導演功力。此外,她也會透過重新詮釋剛舉行過首演的劇目去揭示,人們如何藉由不經調整的「第二眼」幫助劇本回歸它們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