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的新聲音
莎賓.梅耶與巴塞單簧管
©Thomas Rabsch & EMI Classics
大師傳奇一頁
如果說到當代最知名的單簧管(Klarinette,中文或翻譯為「豎笛」)演奏家,莎賓.梅耶應該是不二人選,她的傳奇生涯,在1983年就開始,德國指揮帝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極度欣賞她的演奏,極力招募她進入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這決定卻被團員投票大力否決,指揮與樂團正式撕破臉,風暴一直到莎賓.梅耶主動退出才止息,但她也因此聲名大噪,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單簧管演奏家。
這段當年蔚為話題的音樂八卦,在去年出版的《巨星之心-莎賓.梅耶音樂傳奇》(Weltstar mit Herz)中文版傳記中,首度由音樂家本人披露她的看法。其實對於一個當年才從音樂院畢業的二十幾歲年輕人而言,怎麼可能拒絕指揮大師的邀請?在此之前,卡拉揚的專制作風,早已與柏林愛樂團員有了嫌隙,「梅耶事件」只是兩邊劍拔弩張關係的引爆點而已。
梅耶沒辦法進入柏林愛樂,現在回頭看,未嘗不是件好事,除了因此成名之外,隨著全世界的巡演,梅耶用她的舞台魅力證實了大師的眼光沒有錯,她確確實實地擁有讓人難以忘懷的演奏實力,在高難度的技巧段落,她依然能夠游刃有餘,改變世人對於單簧管音色限制的舊有想像。
但如果從音樂史的角度,梅耶更加有貢獻之處是,她研究並大力推廣「巴塞管」(Basset Horn)與「巴塞單簧管」(Bassettklarinette)這項失傳兩百多年的樂器種類,重新還原莫札特單簧管作品的真實樣貌。
在當代樂器尚未定型的18世紀,巴塞單簧管是單簧類木管樂器中的一個分支,它跟現代的單簧管比起來,音域還要低三個全音,長度也比較長,當時又以奧地利演奏家史坦勒(Anton Stadler)最為知名──而他正好是莫札特的好友,現在我們聽到莫札特最知名的兩首單簧管作品:單簧管五重奏與單簧管協奏曲,其實最初都是為了「巴塞單簧管」而寫。
同時,莫札特的其他單簧管作品,或是管弦樂作品,多半則是為了音域更低,形狀更加特殊的「巴塞管」而寫。比起單簧管,巴塞管有一個彎曲的吹口,管末也是曲形往上,形狀接近當代的「低音單簧管」,音域也是屬於中音域。在十八、十九世紀其實還頗受作曲家歡迎,除了莫札特外,孟德爾頌、德弗札克也寫過相關作品。
還原時代風貌
即便多數演奏家都以現代單簧管演奏莫札特此名曲,莎賓.梅耶卻不因此滿足,發揮出德國民族的精細考據精神,由於莫札特的原稿已失傳,他與同樣是演奏家的丈夫維勒(Reiner Wehle)仔細研究十八世紀的演出樂譜,拼湊出首演時的原本樣貌。並且從此以後,只要莎賓.梅耶受邀演出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必定是拿著巴塞單簧管登場,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讓大眾聽到巴塞單簧管的獨特音色。
這樣的堅持,梅耶覺得沒有好壞的差別,他認為「莫札特原本就是為巴塞單簧管所寫,用這樂器來演出天經地義的事。」而且因為巴塞單簧管音域比較低,常聽到的當代單簧管版本,在改編時至少有超過一百小節的內容都高八度演奏:「這其實對於莫札特整體樂曲的結構而言,造成不少的干擾。」唯有透過巴塞單簧管的演出,才能夠真正重現作曲家的意圖,傳達出莫札特的天才巧思。2013年,梅耶與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NSO)一同合作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就是演出巴塞單簧管的原典版本,讓在場聽眾聽到只屬於此項樂器的渾圓低音魅力。
熱愛台灣的天后
台灣的樂迷,對於梅耶必定不陌生,除了眾多錄音出版品外,梅耶來台的次數十分多次,像是2015年曾經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美國作曲家柯普蘭(Aaron Copland)的協奏曲,揮灑出爵士風格感的新時代風華;明年他也將再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用德國作曲家韋伯的小協奏曲,一起慶祝樂團的30週年團慶。
不過,今年10月底,莎賓.梅耶將首次以「非客席獨奏家」的身分,與慕尼黑室內樂團(Münchener Kammerorchester)一同來台,演出整場的單簧管與管弦樂團作品,讓喜愛單簧管演奏的民眾,能夠一晚「聽過癮」。除此之外,莎賓.梅耶本次也將與夫婿維勒一同登台,用「巴塞管」演出前文提到的孟德爾頌作品。想要一探究竟這樣「失傳樂器」的樂迷,可以好好趁此機會,深深感受它能帶來的美妙低音,追想十九世紀初的時代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