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股份公司—電影遺產
「他們竟然有這種電影?」

東德時期波茨坦巴貝斯貝爾格電影製片廠的入口區,當時國有的德法公司(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製片廠就設在這裡。
東德時期波茨坦巴貝斯貝爾格電影製片廠的入口區,當時國有的德法公司(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製片廠就設在這裡。 | 圖片 (細節): © DEFA-Stiftung

東德國有電影製片公司(DEFA)的影片擺脫不了以宣傳為主的烙印,但這只是一部分屬實。重要的藝術電影遺產,盡在劇情片、動畫片、童話以及紀錄片中。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基金會希望把這些電影數位化以利運用。
 

整整七百部劇情片,其中一百五十部為兒童電影,七百五十部動畫片,另有兩千兩百五十部紀錄片與短片,是東德國有電影製片公司(Deutsche Film AG)在過去近五十年中所製作的。它的童話電影被好幾個世代的人熱烈崇拜,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反法西斯主義影片以及政治化的印地安人電影,也在今日經常被烙上這個烙印,被歸納為主要是為了東德宣傳而製拍的影片之列。守護這些保存下來的影片的,是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基金會。這是一次與該基金會主席史蒂芳妮・艾柯特(Stafanie Eckert)討論這份電影遺產以及開拓新的發行管道有多重要的談話。
媒體研究者史蒂芳妮・艾柯特(Stafanie Eckert)自二零零一年起任職於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基金會,並於二零二零年七月擔任主席至今。 媒體研究者史蒂芳妮・艾柯特(Stafanie Eckert)自二零零一年起任職於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基金會,並於二零二零年七月擔任主席至今。 | 圖片: © DEFA-Stiftung/Xavier Bonnin 艾柯特女士,為什麼在兩德統一三十年之後,出現了一個專門管理東德電影的基金會?

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基金會自從一九九八年成立以來,該公司所有的電影產品的權利就歸基金會所有 --  五十年中所製作的一萬三千五百部電影,除了自家生產的作品之外,另外還有許多以德語配音的外國電影,以及其他相關物件。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基金會擁有這些產物的權利,但不包括相關物件  –   相關物件的權利已由聯邦檔案館承接,該館也負責保存那些東西。這要從歷史來解釋:東德結束之後,需要有一個能夠承接德國電影股份公司權利的機構,早在一九九零年初,就有許多位德國電影股份公司旗下的電影編導要求成立一個基金會,以便保存他們的電影作品,同時防止有些電影發行人私自分割電影膠片。
 
東德的電影有特別的觀眾群嗎?

當然有人是看著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成品長大的,有些人也寫信給我們,希望能在電視上觀賞某些電影或者明星的作品。每年我們還賣出幾萬片光碟,特別受歡迎的兒童與童話電影,主要在德東發行。然後是在全德國以及國際間上映過的電影,法蘭克・拜爾(Frank Beyer)執導的「騙子雅各布」(Jakob der Lügner)就是一個為人所熟知的例子。美國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群,那邊有一間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圖書館,該館與歌德學院密切合作,在美國以及學術界推廣德國電影股份公司製作的影片。
 
德國年輕世代喜歡看這些電影嗎?

年輕人不看電視,這個世代的人也不會去買光碟,因此,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打進線上市場,意思是說,盡量在許多直播平台亮相。YouTube網站上已有官方頻道「德國電影股份公司世界」(DEFA-Filmwelt),是我們的發行夥伴ICESTORM管理的。
 
年輕人到底對東德的電影感不感興趣呢?

當然,要讓他們感興趣,首先要宣傳影片。社群媒體就是一條途徑,我的另一個重點是,有更多的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影片納入學術討論。那些影片可以在運用到截然不同的研究領域上,用影片來分析東德特定的生活面,例如電影美學或者流行時尚之類。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影片,也可以作為歐洲電影史的一部分來研究,因為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電影編導,和西德的電影編導一樣,總是拿自己和西歐或東歐的鄰國來比較。幾場電影運動,像波蘭或者法國的新浪潮(1950-1960),也都反映在東德與西德的電影編導的電影語言上了。
 
為了打入線上市場,這些影片必須先數位化,在數量如此龐大的影片中,您如何決定先後順序?


我們試著在數位化這件事情上達到均衡,譬如說,在不同的影片派別之間,以及商業必要性和策展利益之間達到平衡。如果電視公司希望播放哪部影片,當然那部片子就會立刻被數位化,理由很簡單:這樣我們就能直接與觀眾有所連結了。此外,數位化是一樁非常密集、一小段一小段進行,因此所費不貲的工程,每部影片要花上好幾個星期,有時候要好幾個月才完成。我們的要求是,一部數位化後的電影,要和首映的拷貝品質一樣好。我們嘗試透過仔細的顏色校正,以及細心的潤飾來達到這個目標,並盡可能與相關的電影編導和攝影師攜手合作。
 
您是否會懷著西德式的偏見來看待東德的電影?

不會,工作時我們不會帶著這種偏見的。
 
二零零八年時,導演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曾經公開批評,他說:「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影片真是糟透了。」後來他把這句話又收回去了。那時您已經在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基金會任職了,他的話引起了那些反應?

驚訝萬分,留下讓人不快的感覺,尤其是在柏林圍牆倒塌這麼多年之後。我相信,關於德東身分以及不受重視的感覺,也是從這類、或許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話觸發出來的。
 
說東德的電影都是宣傳片,是偏見還是事實?

總的來說,這是一種偏見。正確的說法為: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算是國家機器;它是一間國有事業,電影總局設在文化部內,必須驗收每一部公開放映的影片。因此,會產生這些偏見也就不難理解了 – 所有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片子都是宣傳片,或者至少是片面的政治電影,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五十年中,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經歷了明顯限制較多的階段,也有你可以拍攝出讓今天的觀眾心裡想:什麼,他們竟然有這種電影?」的作品。
 
二零二零年十月三日德國要慶祝統一三十年,您推薦我們看那部電影?

「我們的孩子」(Unsere Kinder),羅南・史坦納(Roland Steiner)拍的一部紀錄片,這位導演在片中描繪了東柏林於一九八零年末發生的不同的青年運動,從哥德次文化到新納粹都有。這部片子講了很多關於東德那個時代的事情,或許也敘述了接下來在東德幾個州發生的事情。總之,這是東德電影遺產中許多值得一看的影片中的一部。

  • DEFA的眾多作品都是在波茨坦-巴貝爾斯堡的巴貝斯貝爾格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家德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12年,至今仍在運營。 圖片: © DEFA-Stiftung
    DEFA的眾多作品都是在波茨坦-巴貝爾斯堡的巴貝斯貝爾格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家德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12年,至今仍在運營。
  • "讓德國人的腦袋從法西斯主義中解放出來 "是DEFA的創始任務之一,所以反法西斯主義是DEFA第一部作品的重要主題。1974年改編自Jurek Becker的小說《Jakob the Liar》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在納粹政權時期生活在波蘭貧民區的猶太人的故事,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這裡的亨利-胡布森飾演米沙)。 圖片: © DEFA-Stiftung/Herbert Kroiss
    "讓德國人的腦袋從法西斯主義中解放出來 "是DEFA的創始任務之一,所以反法西斯主義是DEFA第一部作品的重要主題。1974年改編自Jurek Becker的小說《Jakob the Liar》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在納粹政權時期生活在波蘭貧民區的猶太人的故事,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這裡的亨利-胡布森飾演米沙)。
  • 由於1954年由Günther Simon扮演德共主席Ernst Thälmann的 "Ernst Thälmann - Sohn seiner Klasse"(Ernst Thälmann - Son of His Class)等影片,德共電影有時被認為是宣傳片。本片和後續作品《恩斯特-泰爾曼--他的階級的領袖》(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都是在德國社會主義統一黨(SED)的倡議下製作的。 圖片: © DEFA-Stiftung/Heinz Wenzel
    由於1954年由Günther Simon扮演德共主席Ernst Thälmann的 "Ernst Thälmann - Sohn seiner Klasse"(Ernst Thälmann - Son of His Class)等影片,德共電影有時被認為是宣傳片。本片和後續作品《恩斯特-泰爾曼--他的階級的領袖》(Ernst Thälmann - Führer seiner Klasse)都是在德國社會主義統一黨(SED)的倡議下製作的。
  • 其他作品由於其政治或意識形態傾向而沒有被搬上電影螢幕。例如,1965年製作的電影 "Karla",由Jutta Hoffmann扮演一位希望教育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教師,被SED中央委員會禁止。該片於1990年首次公開播放。 圖片: © DEFA-Stiftung/Eberhard Daßdorf
    其他作品由於其政治或意識形態傾向而沒有被搬上電影螢幕。例如,1965年製作的電影 "Karla",由Jutta Hoffmann扮演一位希望教育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教師,被SED中央委員會禁止。該片於1990年首次公開播放。
  • DEFA還製作了許多兒童電影--包括德國最著名的剪影電影製作人之一Bruno J. Böttge的 "Die kleine Hexe"(小女巫)。所有兒童電影的人偶和玩偶都是1955年在德累斯頓成立的DEFA動畫工作室內部製作的。 圖片: © DEFA-Stiftung/Hans Schöne & Manfred Henke
    DEFA還製作了許多兒童電影--包括德國最著名的剪影電影製作人之一Bruno J. Böttge的 "Die kleine Hexe"(小女巫)。所有兒童電影的人偶和玩偶都是1955年在德累斯頓成立的DEFA動畫工作室內部製作的。
  • 改編文學作品為電影也是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項目之一:演員莉莉・巴露瑪(Lilli Palmer)、馬汀・赫爾貝格(Martin Hellberg)正在拍攝「綠蒂在威瑪」(Lotte in Weimar),一部以湯瑪斯・曼同名小說為基礎,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在故事發生的原始場景威瑪拍攝。 圖片: © DEFA-Stiftung/Wolfgang Ebert & Ingo Raatzke
    改編文學作品為電影也是德國電影股份公司的項目之一:演員莉莉・巴露瑪(Lilli Palmer)、馬汀・赫爾貝格(Martin Hellberg)正在拍攝「綠蒂在威瑪」(Lotte in Weimar),一部以湯瑪斯・曼同名小說為基礎,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在故事發生的原始場景威瑪拍攝。
  • 當代歷史在DEFA電影中。"Unsere Kinder"(我們的孩子)記錄了80年代末東柏林的青年團體。編劇克裡斯塔-沃爾夫和斯特凡-海姆在影片中也有發言權。 圖片: © DEFA-Stiftung/Michael Lösche & Rainer Schulz
    當代歷史在DEFA電影中。"Unsere Kinder"(我們的孩子)記錄了80年代末東柏林的青年團體。編劇克裡斯塔-沃爾夫和斯特凡-海姆在影片中也有發言權。
  • 西邊的觀眾心目中的威尼圖(Winnetou, Karl May小說中虛構的美國印地安人名字),到了東邊改名為圖凱—伊投(Tokei-ihto):一九六五年參與演出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印第安人影片「鐵骨金沙」(Die Söhne der großen Bärin)的演員喬基科・米堤克(Gojko Mitic)。 圖片: © DEFA-Stiftung/Waltraut Pathenheimer
    西邊的觀眾心目中的威尼圖(Winnetou, Karl May小說中虛構的美國印地安人名字),到了東邊改名為圖凱—伊投(Tokei-ihto):一九六五年參與演出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印第安人影片「鐵骨金沙」(Die Söhne der großen Bärin)的演員喬基科・米堤克(Gojko Mitic)。
  • 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庫藏中一部時至今日仍廣為人所熟知的兒童電影:「給灰姑娘的三顆栗子(暫譯)」(Drei Haselnüsse für Aschenbrödel)。 圖片: © DEFA-Stiftung/ Jaromír Komárek
    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庫藏中一部時至今日仍廣為人所熟知的兒童電影:「給灰姑娘的三顆栗子(暫譯)」(Drei Haselnüsse für Aschenbrö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