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柏林影展部落客
「公民參與並非風格」
現代歐洲 – 恩里柯・馬西的電影《庇護所 – 告別伊甸園》中的一幕(Shelter - Farewell to Eden ,2019年出品) | 照片(細節):© Filmstill
出身義大利波隆那,一九八三年次的導演恩里柯・馬西(Enrico Masi), 是非主流電影製作公司Caucaso Factory的創辦人暨會員,入選二零二一年柏林影展人才庫。
作者: 露西亞・孔緹
恩里柯,你和柏林影展以及柏林有那些淵源?
十五年以來,我每年都參加柏林影展,認識柏林這座城市的時間更久。我記得我在本世紀初期展開的幾次旅程,當時這座城市以及歐洲仍然沉浸在網路尚未普及的氛圍之中,一股地下精神瀰漫在柏林的周遭。
你的作品毫無疑問的具有積極的公民社會參與之特徵,你如何定義這種參與?
首先,參與並非一種風格,而是一種貫穿整體文化產業的張力。把它清楚的呈現出來,我認為非常重要,因為連結了意識形態的風格在資本主義的西方文化中甚囂塵上。義大利導演弗朗切斯柯・羅茲(Francesco Rosi,1922-2015)、埃里歐・沛提里(Elio Petri,1929-1982),兩位擅長政治題材電影的大師,也因為被認為有必要貼上標籤而混為一談,並且被吞噬了。我不認為自己單只演繹一種風格,我繼續努力拍攝一種混合式的電影,也就是把紀錄與杜撰之間的區別拿出來討論。
我認為我們正在經歷一種公民參與電影的回歸,一種一切仍處於進行中的回歸,但已出現了鼓舞人心的跡象。在此,我想提一下亞德利安諾・阿普拉(Adriano Aprà, 義大利作家暨影評)策畫的電影節目„Fuori Norma“,我們也可以舉《神奇大隊長》(Captain Fantastic,2016年出品的美國喜劇片)中的表現傑出的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丹麥裔美籍演員)為例,一部大製作的鉅片,很用心的研究許多環保人士的訴求。
那麼,柏林影展的「參與」程度有多深呢?
導演里柯西・瑪西影片”Lepanto - Ultimo Cangaceiro“(2016年出品)中的祕魯原住民 | 照片(細節):© Filmstill 從政治參與的觀點來看,柏林影展是全世界所有大型電影節中最重要的一個,我不能說那一個與政治參與有關的電影節屈居次要地位,也許是鹿特丹,若論義大利大概是杜林。除此之外,來自世界各地的政治電影向來在柏林影展上讓人眼睛一亮,這主要是通過非競賽類別的策展人挑選,尤其是在策展人精心安排的論壇上。
你目前正在忙甚麼呢?
我曾經花了十年時間,鑽研大都會舉行大型賽會所造成的影響,現在我準備拍一部主題與生態急迫性,後原子的能源轉換有關的片子。這部片子是我們表達形式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我們藉此測出這種格式中的一種混和體的極限。我們可以從一樁傳記體事件的微觀宇宙過渡到科學思維的宏觀宇宙,或者,過渡到科學思維的危機中。
工廠對你而言具有甚麼含意?
運動、渦流。我從十六歲起就把工廠這個理念付諸行動了,我經常出門旅行,遊走於聖彼得堡及高加索地區,流連於電影博物館以及另類文化場域,羅馬、柏林、巴黎,我在這些地方拍了我的第一部電影,也去過塞拉耶夫、熱那亞。我們在沃荷(Andy Whol, 1928-1987,美國藝術家,普普藝術開創者之一)理想中的工廠,投入了太多工作與時間,又與位於波隆那Giardini Margherita公園內的總部的人在進行了具體的設計。我相信拍電影是一種集體行動,也是在嘗試說一種具有某些尚未被發掘出特色的語言。
揭開森林黑暗面(暫譯,“ Manifestazione nel bosco“),二零二一年出品 | 照片:電影定格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