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捷徑:

直接前往內容(Alt 1) 直接前往總目錄(Alt 2)

電影製作
電影幕後的女性

電影「布登勃洛克家族」中的場景:所費不貲的古代服裝與造型都出自芭芭拉・布朗的手筆,她在電影行業擔任服裝設計師已有50年資歷。
電影「布登勃洛克家族」中的場景:所費不貲的古代服裝與造型都出自芭芭拉・布朗的手筆,她在電影行業擔任服裝設計師已有50年資歷。 | 照片(細節)© picture alliance/Bavaria Film International/Everett Collection

德國女演員成為公眾焦點的同時,攝影機後面的女性卻依然鮮為人知。這實在不公平。我們要介紹德國影視界十位值得大家多認識的女性。

作者: 安娜・瑪麗亞・米歇

卡洛琳娜・林克(Caroline Link),導演

早在一九九八年她就憑初試啼聲之作《走出寂靜》(Jenseits der Stille)而獲得奧斯卡提名,過了五年,卡洛琳娜・林克終於因為《何處是我家》(Nirgendwo in Afrika)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二零一八年,這位女導演執導,改編自喜劇演員哈沛・科可林(Hape Kerkeling)自傳的電影《我出去透透氣》(Der Junge muss an die frische Luft)也締造了佳績。她最近的作品,是根據尤蒂・珂爾(Judith Kerr)的小說改編,二零一九年上映的《希特勒偷走了我的粉紅兔》(Als Hitler das rosa Kaninchen stahl)。

安內特・赫絲(Annette Hess),編劇

《查理檢查站的女士》(暫譯,Die Frau vom Checkpoint Charlie)、《白湖區》(暫譯,Weißensee),或者《庫達姆—系列》(暫譯,,Ku’damm):安內特・赫絲為電視劇以及連續劇寫劇本,敘述在德國發生的故事。這位編劇在柏林的大學研讀創意寫作,撰寫的畢業論文就有所斬獲:導演阿辛・馮波利斯(Achim von Borries)以這份論文為雛型,拍出了《誘惑假期》(Was nützt die Liebe in Gedanken)這部片子。如今赫絲女士是德國最成功的編劇。二零二一年,亞馬遜網路書店應該會慶祝《火車站動物園的孩子們》(暫譯,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的電影首映 – 赫絲女士將這本暢銷書改編成戲劇,這是她第一次與一個團隊合作並擔任首席編劇。

特雅・馮哈柏(Thea von Harbou),編劇

德國電影發展之初,就出現了一位地位崇高的女性編劇:一九二零年代,特雅・馮哈柏為好幾部重要的默片寫劇本,也與弗德里希—威廉・穆瑙(Friedrich Wilhelm Murnau)等多位導演合作。此外,她還與導演丈夫弗里茨・朗(Fritz Lang)一起為《大都會》(Metropolis)、《M就是兇手》(M.)等電影寫劇本。然而馮哈柏並不是一位沒有爭議的人,不同於一九三三年就流亡在外的弗里茨・朗,她在納粹主義盛行期間仍然繼續經營她的事業,並且是納粹黨黨員。

蕾吉娜・茨格勒(Regina Ziegler), 製片

一九七三年,二十九歲的蕾吉娜・茨格勒成立了她自己的製片公司,是當時首先踏入這個行業的女性之一,《我以為我死了》(暫譯,Ich dachte, ich wäre tot)是她的第一部電影,榮獲德國電影獎(Bundesfilmpreis)殊榮;這也是日後成為她丈夫的導演暨編劇,沃爾夫・葛雷姆(Wolf Gremm)的處女作。將近五十年之後,茨格勒以整整五百部電影以及電視作品,被譽為最有成就的德國女製片。她製作商業片,也拍嚴肅題材的電影,新近完成的計有菲利浦・史鐸策(Philipp Stölzl)執導的《我從未去過紐約》(暫譯,Ich war noch niemals in New York)、沃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執導的《重返蒙托克》(暫譯,Rückkehr nach Montauk)。

斯蒙娜・貝爾(Simone Bär),選角導演

沃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執導的《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這部片子,不僅獲得許多獎項,同時也讓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成為家喻戶曉的國際影星。關於這一點,布爾應該也要感謝自一九九零年代以來,為影片挑選適當演員的斯蒙娜・貝爾;克里斯多夫・華茲(Christoph Waltz)之所以享譽全球,這位選角導演助了一臂之力。弗羅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摘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負責全片演員挑選的,也是席蒙娜・貝爾。

尤蒂特・考夫曼(Judith Kaufmann),攝影師

尤蒂特・考夫曼擔任攝影師將近三十年了,數度獲得德國電影獎提名,並且獲頒最佳攝影獎,評審團讚揚她:《對話結束的地方,她的影像就登場了。》最近有兩部電影,雪莉・霍曼(Sherry Hormann)執導的《一個普通女人》(暫譯,Nur eine Frau),伊娜・韋瑟(Ina Weisse)擔綱導演的《前奏》(暫譯,Das Vorspiel),皆由她掌鏡。自二零零六年起,考夫曼女士是奧斯卡金像獎的委員,但截至目前為止,她拒絕參與任何好萊塢製作的影片。

莫妮卡・辛德勒(Monika Schindler),剪接師

剪接師這個詞,聽在莫妮卡・辛德勒的耳朵裡有點兒不順,她比較喜歡人家稱她影片剪輯師。二零一七年,她是第一位榮獲德國電影獎終身成就獎的影片剪輯師,迄今她參與製作過的影片已超過一百多部。一九六五年,她在這個職業稱為剪接師的東德,從與埃貢・均特(Egon Günther)執導的《等你長大以後,親愛的亞當》(暫譯,Wenn du groß bist, lieber Adam)開始,展開她的職場生涯,但這部片子被查禁。直到東德轉型,而她為東德德國電影股份公司(Defa)工作,這以後她才持續創下佳績,並且擔任安德烈亞斯・德瑞斯(Andreas Dresen)、史蒂芬・拉坎特(Stephan Lacant)等導演執導的片子之剪輯師。

思爾珂・布爾(Silke Buhr),場景設計師

她重新打造出琥珀宮,並蓋起一棟深入海水的房子:思爾珂・布爾是德國最重要的布景設計師,她受完細木工學徒訓練之後,上大學研讀室內設計和場景設計。現在她與弗羅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克里斯・柯勞斯(Chris Kraus)等導演合作,她有多部作品獲得表揚,二零二零年,她因博罕・庫爾巴尼(Burhan Qurbanis)執導的《柏林,亞歷山大廣場》(Berlin Alexanderplatz)而獲得德國電影獎的殊榮。 為電影《福馬林之愛》(Poll)她打造了一棟深入海水的房子:場景設計師,思爾珂・布爾獲得了許多獎項。 為電影《福馬林之愛》(Poll)她打造了一棟深入海水的房子:場景設計師,思爾珂・布爾獲得了許多獎項。 | 照片(細節)© 《福馬林之愛》劇照

芭芭拉・鮑姆(Barbara Baum),服裝暨梳化設計師

電影中會講故事的素材:芭芭拉・鮑姆,德國名氣很大的服裝暨梳化設計師,為電影設計服裝以及梳化已經整整五十年了。《芳塔納--艾菲・布里斯》(暫譯,Fontane Effie Briest)、《瑪麗亞・布朗的婚姻》(暫譯,Die Ehe der Maria Braun)、《莉莉・瑪蓮》(暫譯,Lili Marleen),都是她與導演萊納—維納・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共事的作品;此外,她也參與了許多部歷史片的製作,如海因里西・布雷洛(Heinrich Breloer)執導的《布登勃洛克家族》(Buddenbrooks)。我們不單在德國電影中可以看到她付出的心血,鮑姆女士也為像梅莉史翠普這樣的國際影星設計戲服以及梳化。

安內特・芙克斯(Annette Focks),電影配樂暨作曲

安內特・芙克斯小時候就會玩好幾種樂器,並且鋪寫出第一首曲子。當她為一位電影系女同學的畢業作品鋪曲時,她決定進入電影音樂這一行。身為作曲者,芙克斯參加過的電影製作不計其數,包括德國以及國際的影片,譬如比利・奧古斯特(Bille August, 丹麥籍)的院線片《里斯本夜車》(Nachtzug nach Lissabon),以及馬庫斯・伊姆博登(Markus Imboden,瑞士籍)執導的電視劇《永遠的一天》(暫譯,Auf ewig und einen Tag)等等。她為弗里德曼・弗洛姆(Friedemann Fromm)執導的《室外泳池黨》(暫譯,Die Freibadclique)譜曲,因而榮獲德國電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