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色彩: 過去恥辱成為新的熱愛

2018年6月:布蘭登堡門前的球迷大道上聚集了上千萬來自各地興奮期待的人們,等待觀看德國國家代表隊在世界盃足球賽〈以下簡稱世足賽〉主辦國俄羅斯進行的的第一場比賽。整個場區到處只見由黑色、紅色和金色組成的象徵旗色。無論是分布在帽上、披巾上、球迷巾上或是座椅上:重點是,對國家隊的支持一目了然。有些車主會把照後鏡套上一層此三色相間的外衣,國內到處可見國旗飄揚。

反抗對歷史的理解
2006年當時一則媒體對國家代表色的善意正向報導終止了此保守態度,大量的球迷粉絲開始穿戴黑紅金三色。社會學家雪蒂威稱道:『很多人把這看作是種解放。』年輕人尤其想要一起慶賀,而不是提到德國總是被跟受國家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影響的過往連結。代表國家的三種顏色不僅是在國旗上,也被塗在臉上和出現在各式各樣球迷商品上,單純表現像其他參賽國自身球迷對自己國家代表隊的團結支持。
無論是臉上、衣服上、或是手中的旗子:黑紅金三色自2006年起即是大部分球迷們為賽事共襄盛舉的隨身標誌。
| 照片(剪影):© picture alliance / Abdulhamid Hosbas / AA
如今在德國手持國旗已屬常態,不過在2018年世足賽前出現了對此新的批評。專家稱此尤其和興起的右派民粹主義運動有關,在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Pegida)的抗議遊行裡,還有2017年被選入德國國會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皆在黨旗旁邊同時揮舞著德國國旗。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粉絲商品裡出現黑紅金三色的貼紙和標語供選購。
相對回應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和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Pegida)的擁護者揮舞國旗的做法,心理學家史蒂芬.格林能瓦德(Stephan Grünewald)觀察到,其中部分球迷傾向「拋棄國旗」 – 因為德國三色旗又再度被披上民族主義的色彩,與此人們想劃清界線。『我們寧願把國旗留在地下室,不想挑起民族主義情懷。部份人害怕因此被當成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者看待。』記者玲.喜澤(Lin Hirse)在日報《taz》上關於世足賽事的報導裡提到「棕色的歧異自從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Pegida)出現後更像緊黏在德國國旗上的口香糖一樣更加令人生厭」。
處理國家代表色
關於到底國家顏色象徵何等意義的辯論正全面展開,德國國會副議長克勞蒂亞.羅特(Claudia Roth)在2018年六月對興起的民族主義提出警告。她雖然不想禁止任何人持小旗幟,『但我認為,我們德國人一定擅於將這份民族的自我推崇克制下來』,這位綠黨政治家如此表示。她指出,特別是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把國旗當作排外的工具。政治學家史蒂芬.馬爾莎爾(Stefan Marschall)得出相對不同的論點,敢於繼續舞動國旗者,才能避免『淪於被指責接受其它想法和被當作工具使用』。
照片(剪影):© picture alliance / Abdulhamid Hosbas / AA
2006年夏日童話當時的輕鬆感已不復追尋,對待國家象徵不再是不需掙扎的情況 - 至少不是到處皆然。但另一方面,許多德國球迷也大力支持足球比賽的其他參賽國,一項由進口公司Promex關於國旗統計的數據顯示,德國的日常文化呈現多樣性:德國國旗的購買需求以百分之二十七占最大比例,瑞士、俄羅斯、波蘭、冰島和法國旗幟也名列暢銷榜單。每50名顧客即有一位詢購澳洲國旗。
翻譯: 文荇
文章版權:歌德學院,沃夫岡‧穆克。本文為共同創作署名,轉載條件相同,須經3.0德國授權。

2018 7月
如您對本篇文章有任何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