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電影 開幕! Grafik: Tobias Schrank © Goethe-Institut 來自印度、波蘭、俄羅斯、印度、中國及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地區、17位電影記者相聚在柏林,報導他們對柏林影展的觀察。這些柏林影展部落客的撰稿人找尋故事 — 大螢幕上的故事和影展帷幕背後的故事,2020年,柏林影展正值70值週年。 劇照 (細節):© Beta Cinema 訪談影片 藝術與生命 妮娜・霍斯在電影《我的小妹妹》中飾演一位想把她罹癌的哥哥重新帶回劇院舞台的女性,這位多次獲獎的女演員暢談藝術的力量 – 以及家庭如何面對死亡這個課題。 柏林影展 Instagram 現場實況 Instagram feed 我們需要您的許可,以便下載 Instagram 服務! I agree to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between my browser and Instagram. More information Okay 照片:© Christian Schulz/Schramm Film 柏林影展部落客答客問 柏林、柏林 今年的節目單上可以挑出不少以柏林為主軸的影片,這些電影如何訴說柏林的故事 – 或者,柏林想說甚麼樣的故事給觀眾聽? 照片(細節):Eibner / Juergen Biniasch © picture alliance 柏林影展部落客答客問 柏林影展何去何從? 迪特・柯斯利克不再當主席了,而是由瑪莉安特・李森貝克、卡洛・夏堤安接掌策畫:管理階層更迭後,你是否察覺出「改革之風」,若有,有那些改變呢? 照片:© 2019 Courtesy of Focus Features 柏林影展部落客答客問 沒有錯覺嗎? 根據卡洛・夏堤安的說法,競賽片實事求是的以當代為準,這些電影的陰鬱氛圍是否合宜,或者這種積極正面又具建設性的觀點符合大家期待? 照片(細節):© dpa/Nicole Kubelka/Geisler-Fotopress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從困難中重新開始 第七十屆柏林影展是新的管理團隊,卡洛・夏堤安和瑪莉安特・李森貝克繳出的第一張成績單。藝術和管理方面,他倆能繼續提升柏林影展的藝術價值和管理方式? © Andrey Gryazev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一座被俄羅斯史上最新的放射性廢棄物填滿的墳坑 俄羅斯人民呼籲普丁總統 – 通過導演安德烈・格理亞澤夫數不清的影片剪輯,組合成一個五花八門的政治訴求。 照片(細節):© Jean-Michel Papazian/Bien ou Bien Productions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手機和社群媒體作為影片媒介 社群媒體猶如打開的窗戶,讓我們探首進入別人的生活。柏林影展的諸多劇本不僅把現代的近距離人際關係呈現出來 – 藝術家也利用這種媒體來敘述今日的各種故事。 照片(細節):Peter Himsel © 柏林影展 2017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德國—印度聯網 歐洲影片在印度的行情如何?柏林影展讓安傑娜·辛格(Anjana Singh)更加明瞭,它是許多影片爭取的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 New Voice Film Productions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叔與叔黃昏之戀的美麗與哀愁——與《叔·叔》導演楊曜愷的訪談 柏與海兩個六、七十歲的男人,都是胼手胝足為家庭奔忙的典範,也想追求自己自由爛漫的情慾與愛情。《叔·叔》溫柔細膩,沒有大道理也不聲嘶力竭。人到晚年,能否放手一愛? 照片(細節):© JbaOkta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拯救樹木 達尼羅・卡普托在義大利南方拍攝的這部電影《風吹過來》繪出一幅陷入家庭傳統衝突以及現代社會影響的年輕女性的畫像。 照片(細節):© RECTANGLE PRODUCTIONS - CLOSE UP FILMS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黑色幽默或者愛情劇? 當電影院裡瀰漫著一部影片的方向讓人捉摸不定的氛圍,就是一場電影嘉年華中最美好的時刻。經驗老到的菲利普·加雷爾參加二零二零年柏林影展競賽,放映他的《淚之鹽》時,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照片(細節): © Sarah Enticknap/High Ground Picture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澳洲內陸的殖民故事 澳洲電影院放映的敘述殖民時期充滿暴力的西部片自成一種類型,新近推出的是史蒂芬・麥斯威爾・強生的內陸影片《高地》。 © Javier Fernández Vázquez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逐漸被遺忘的西班牙歷史 哈維爾--費爾南德斯・瓦茲奎茲(Javier Fernández Vázquez)是Los Hijos實驗與紀錄片團體的創始人之一,這個組織創作了許多這個類型的重要作品。這位導演在「論壇」這個部門展示他初試啼聲的獨立創作《風暴預告(暫譯)》(Anunciaron tormenta)。 照片(細節):© 2020 Union Investment Partners, Littlebig Pictures, Sidus. 版權所有。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失落的未來 南韓導演尹成賢的電影《狩獵的時間》(Time to Hunt)全球首映 – 對觀眾而言,這是一場非比尋常的觀片經歷。 © : 愛琳娜・孟塔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沒有賠償傷口就不會「結痂」 視覺藝術家愛琳娜・莫塔(Aline Motta)用影片、攝影以及裝置來重新解釋記憶,藉此賦予現在新的意涵;她尋找家族譜系匯聚出一部三部曲,指出巴西深烙殖民以及奴隸制度印記的過去。 © Public Square Films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逃亡是存活的唯一機會 如果逃離自己的國家是活下來的唯一機會,那麼你能怎麼做?《歡迎來到車臣》(Welcome to Chechnya)這部紀錄片呈現社運人士如何努力對抗車臣有計畫地迫害LGBTQI人士(即男女同志、雙性戀者、變性人與酷兒)。 照片(細節):© Alexander Janetzko, Berlinale 2019 視訊訪談 與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有關的影片 二零二零年柏林影展氣象一新:瑪莉埃特·里森貝克擔任主席之外,有卡洛·夏堤安(Carlo Chatrian)發揮如執行企劃的功能。訪談時,他談了艱困時期的電影像一面鏡子 – 也談到觀眾無比重要。 © Frédéric Batier/2019 Sommerhaus/eOne Germany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黑暗的畫面,暗黑的故事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Berlin Alexanderplatz)、《水樣的女人》(Undine)與《我的小妹》(Schwesterlein)等三部競賽片的場景全都設在柏林,同樣講述犯罪、愛情與死亡。 照片(細節):© Edition Salzgeber, Jünglinge Film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誕生在希德斯海姆 種族主義與荒謬的期望之間:在「電影大觀」單元中,有多部電影探討了德國的後移民觀點。 照片(細部):© Image courtesy of Park Circus/Paramount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追求幸福 早期通俗劇之王:金.維多經典回顧,紀念一位幾乎被人遺忘的好萊塢傳奇。 照片(細節)© Flare Film 2020年第70屆柏林影展 美麗、恐怖的故鄉 從恐怖片到巴伐利亞全家福 – 新秀們的「德國電影觀點」探究一個艱深的概念。 圖片(局部):© dpa/Jens Kalaene 2020年第70屆柏林影展 一陣清新的風吹拂在波茨坦廣場上 德國最盛大、最受世人矚目的影展即將拉開序幕,在今年舉辦的第70屆柏林影展上,將會發生哪些特別重大的變化呢? 圖片(局部):Jörg Carstensen 2020年第70屆柏林影展 柏林影展歡慶70週年慶典 渴望、具爭議性的電影、頭戴紙袋的明星:回望柏林影展圓滿的歷史。最長的參賽電影和最短的柏林影展。 柏林影展部落客 2020 Foto: Goethe-Institut 加拿大 尤塔‧布蘭德穆爾(Jutta Brendemühl) 歌德學院多倫多分院企劃策展人、GermanFilm@Canada特邀部落客撰稿人。 Twitter Instagram 照片:私人 德國 菲力普·布呂勒 (Philipp Bühler) 2000年起作為自由影評人對柏林影展進行報導。 陳韻華 中國 陳韻華 電影學者,影評人以及作者,以及Podcast節目Reel Chats的主持人。 Podcast: Reel Chats (Soundcloud) 照片:© 私人 墨西哥 埃里克·埃斯特拉達(Erick Estrada) 影評人。曾為《24xSegundo》期刊編輯並創辦《Cinemanía》雜誌以及《Cinegarage》網站。 照片: © 私人 義大利 安德雷亞·達迪奥(Andrea D'Addio) 為義大利和德國媒體報導國際電影節。 照片:© 私人 西班牙 哈維爾·H·埃斯特拉達(Javier H. Estrada) 影評人及塞維亞電影節、FILMADRID 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 照片:私人 巴西 卡蜜拉·龔薩托(Camila Gonzatto) 影視編劇、導演。 照片:© 私人 義大利 加百列·馬格羅(Gabriele Magro) 小說家,文化工作者。在杜林生活。 照片:© 私人 俄羅斯 伊戈爾‧莫斯克維京(Egor Moskvitin) 影評人、"Pilot"電影節總監並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執教。 照片:© 私人 韓國 朴賢真(音譯,박현진/Hyunjin Park) 在韓國專注於視覺文化工作,現於柏林主修東亞藝術史。 照片:© 私人 印度 阿瓊·帕瓦庫拉斯(Arjun Pavakkulath) 生活於柏林,從事社群媒體內容工作。 照片:威廉·西爾維拉 巴西 威廉·西爾維拉(Willian Silveira) 威廉·西爾維拉為巴西部落格 Estado da Arte 撰寫文章並自2014年起擔任柏林影展影評人。 照片:© 私人 印度 安傑娜·辛格(Anjana Singh) 自由記者並為一家印度報社擔任編輯。此外,她還是一位跨文化能力訓練師並籌組了柏林的IndoGerman電影節。 照片:© 私人 立陶宛 伊娃·舒克特(Ieva Šukytė) 自由電影記者及藝術史學者,並為線上及實體雜誌撰文。 照片:© 私人 英國 妮琳·泰勒(Neelam Tailor) 記者,專注於流行文化、政治和社會性別。目前她在倫敦《衛報》工作並為《gal-dem》線上及實體雜誌撰寫專欄。 照片: © Darren Ward 澳洲 莎拉·瓦爾德(Sarah Ward) 自由影評人,文章見於“Screen International”和“ArtsHub”等媒體。 照片:© 私人 波蘭 米浩·傑林斯基(Michal Zielinski) 劇作家、記者,並為《選舉報》(Gazeta Wyborcza)、《政治洞察》(Polityka Insight)及其他媒體擔任編輯。 回到頂部